法院动态调解破除4万箱货物滞美、800万资金被冻结的僵局

2025-05-27
浏览量 :75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一起仓储合同纠纷案经法院推动调解成功,矛盾化解之余,司法调解促和谐、优资源的优势也得以显现,究竟如何破局?

合作起航,却遇暗礁

时间回溯到2022年10月,某特物流公司与某瑞包装公司满怀期待地签署了海运委托合同。按照约定,某特物流公司要为某瑞包装公司的餐盒等产品提供“海外仓”服务。具体流程是,某特物流公司根据某瑞包装公司的出货需求,双方共同确认海运费报价,货物以集装箱整箱的方式从盐田海运至美国。货物抵达美国后,某特物流公司会将其送至海外仓,某瑞包装公司则自行登录某特物流公司的系统,对海外仓内的货物下达发货指令,某特物流公司再按指令将货物发给指定的收货人。


业务初期,双方合作顺利,货物有条不紊地在国际物流的链条上流转。然而,从2023年8、9月起,某瑞包装公司开始出现付款延迟的情况。到了2024年2月底,欠款金额像滚雪球一样,已经累积到了包括仓储费和操作费等在内的190余万元。更要命的是,某瑞包装公司还有4万余箱货物堆存在某特物流公司的海外仓里,仓储费还在每天不断增加,仿佛一个无底洞。

这边某特物流公司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欠付的仓储费、贴标费等。那边某瑞包装公司也不甘示弱的提出反诉称,合作过程中某特物流公司多次出现发错货、货物丢失的情况,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要求某特物流公司赔偿货物损失、运费损失、贴标费、出库操作费、货物销售损失等共计300余万元。双方你来我往,各执一词,矛盾不断升级。

调解破局,化解危机

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经过八次开庭对账目进行核对,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第一次开庭后,按照举证规则,法院其实已经可以就双方的诉请和反诉作出裁判了。但法官深知,判决虽然能给出一个结果,却不一定能真正解决双方的矛盾。此时,某特物流公司的仓库里还堆着某瑞包装公司的货物,仓储费每天都在增加;某瑞包装公司货物的丢失数量,虽然根据对账单能暂时确定一个数字,但最终数量仍无法确定。

为了实质化解纠纷,法官决定另辟蹊径。首先,法官积极推动双方,让某瑞包装公司把那4万余箱货物从某特物流公司的仓库中提走。这一步至关重要,只有货物提走了,才能确定丢失货物的数量和仓储费的最终费用,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在法官的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开始安排提货事宜。

货物提走后,法官又组织双方就提货后的仓储等费用进行仔细核对,以此确定某特物流公司的最终诉请。在这个过程中,也确定了某瑞包装公司反诉请求中的丢货数量,以及由此产生的货物损失、运费损失、贴标费、出库操作费、货物销售损失等。经过多轮核对,双方对货物丢失数量基本达成了一致。法官依此次为契机,继续推动双方协商调解金额。

和解曙光,照亮前路

在法院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确定了一个合理的调解金额,解决了双方自合作以后就费用问题产生的所有争议。曾经互相起诉、互相保全对方财产,冻结了美元、人民币银行存款合计达800余万的双方,最终接受了法院的建议,握手言和。

此时,国际贸易的大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给双方后续的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但经过这次调解,双方都意识到,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困难。调解后,某瑞包装公司按期履行了义务,双方被冻结的资金也重新被激活。

这起海运纠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写照。它不仅为双方当事人解决了实际的矛盾和问题,也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