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天气暖,恰似立春时。又逢一年南地霜迟、丹桂飘香,“第四届广州海法论坛暨2021横琴、前海双合作区建设与海事法律实务论坛”于11月27日在广州海事法院顺利召开。
本次论坛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国际海事司法(广州)基地、广东省法官协会指导,广州市司法局支持,广州国际航运司法研究中心(广州海事法官协会)、广东省律师协会、广州市律师协会主办,广东省律师协会海事海商物流法律专业委员会、广东省航运法学研究会、广州市航运法学研究会、大连海事大学海法研究院广州分院(粤港澳海法研究院)、深圳国际仲裁院、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广州市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与航空法律专业委员会协办。
(现场参会人员合影)
为了在不影响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学术研讨和专业交流,本次论坛除了来自全国各地海事法院、仲裁机构、司法及航运主管部门、港航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律所等领域的限定人数的与会代表80余人在会议现场参加论坛外,还同步开通了网络论坛和“律兴APP”直播间的“线上线下直播双通道”,方便全国各地、各界学者、专家、法官、律师及相关人士线上参会和互动讨论。
总结去年线上论坛直播经验,今年通过提前布局、加大宣传力度,成功吸引全国各地业内人士线上参会、打卡本届海法论坛。据统计,线上参与论坛人数高达7.3万人次(同比增长45%),宣传效果良好,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互动频繁、讨论热烈。
(论坛现场照片)
广州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超、广州市司法局局长廖荣辉、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童新、广州市律师协会会长黄山出席论坛并致辞。广州市港务局副局长袁越、广州海事法院副院长刘思彬和副院长肖志雄、广州市司法局律师管理处桂锦波处长受邀出席会议。论坛开幕式由广州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玉飞主持。
(广州海事法院院长陈超致辞)
(广州市司法局局长廖荣辉致辞)
(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童新致辞)
(广州市律师协会黄山会长致辞)
(广州市港务局副局长袁越演讲)
(广州海事法院副院长王玉飞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陈超院长宣读本届论坛征文获奖名单,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论坛围绕两大主题进行学术分享和研讨。第一个主题是“横琴、前海双合作区建设中的海事司法与仲裁新发展”,由广州海事法官协会秘书长倪学伟主持。著名海商法专家、国际商事仲裁员杨良宜先生、澳门大学法学院高级导师李可、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张文广、广州海事法院海事庭副庭长平阳丹柯在线分享“国际海事仲裁实务问题”、“粤澳深合区游艇业发展的法治基础与创新”、“应为全球海运争议解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当前海事审判的几个重大疑难问题”等法律实务研究成果,广州航海学院副教授张敏现场献上“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体系助推合作区深度创新”的精彩演讲。
主持人:广州海事法官协会秘书长 倪学伟
广州航海学院副教授 张敏
(第一环节演讲照片)
会议学术交流第二个主题为“海商法、海诉法修改与海事法律实务”, 广州市律师协会海事海商与航空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晖主持。广东海建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光玉、广州海事法院海事庭副庭长徐春龙、北京市康达(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雷鸣、广东恒福律师事务所执行和高级合伙人杨运福、广州海事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尹忠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谢明、广东广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伟圣围绕“对《海商法修改送审稿》的几点意见”、“多式联运定域货损的法律适用”、“《海诉法》修改中的效率问题——关于《海诉法》第七章的修改建议”、“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海事调查的特点”、“从诚信诉讼角度看《海事事故调查表》的重要性”、“‘长赐’轮宣布共同海损引发的思考——兼论《海商法》第193条的修改”、“新冠疫情对船舶扣押拍卖程序的影响及解决方法”等七个具体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第二环节演讲照片)
主办方表示,经过四年的沉淀和打磨,“广州海法论坛”不仅仅是一场华南地区规格最高、全国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海法研讨学术盛会,更是一张彰显广州在全国海事领域领先地位的名片。乘风好去、长空万里,本届论坛立足往届之传统而更上层楼,着眼未来之大势以开门问策。深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有关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题,本届海法论坛聚焦横琴、前海双合作区建设中的海事司法与仲裁发展、对标海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前沿方向,进一步深化海事法律制度研究、极大丰富和创新了大湾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广州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以及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