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海事行政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宗涉及金额4.7亿多元的海事行政处罚纠纷案件,引起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高度关注,该局派30多名工作人员旁听。
2020年9月,中国海监广东省总队坡头大队对于湛江市坡头区碧某合作社(以下简称碧某合作社)作出行政处罚,对其于2012年至2015年5月期间,在湛江市坡头区某海域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擅自占用海域112.211公顷的违法行为,处以4.7亿多元的罚款,并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海域原状。碧某合作社不服处罚,向湛江市坡头区人民政府提起复议。该府于2021年2月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了该行政处罚决定。碧某合作社遂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行政处罚决定及行政复议决定。
该案涉及的违法填海面积广,处罚金额巨大,填海区域破坏了红树林保护区,且当初填海建设渔港涉及民生工程,受到多方关注,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庭前会议中原告对作出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违法行为人及围填海范围的认定,违法用海的位置,用海方式的界定、测绘程序的合法性均提出有理有据的质疑,承办法官发现该案因填海行为发生在多年前,行政机关对该违法用海案件的调查也几易办案人员,本案违法用海的范围与另一起建设水闸的违法用海的案件密切关联,是否存在重复处罚的问题有待查明,案情错宗复杂,仅通过坐堂办案难以捋清事实,合议庭决定组织各方进行现场调查。
4月14日至16日,承办法官杨雅潇、法官助理石望韬、书记员黄丽莎一行驱车来到案涉海域,根据事先草拟好的调查提纲组织各方当事人逐点进行现场调查。将现场情况与历年卫星图片及测绘报告进行仔细比对,掌握填海后海域的现状以及填海对当地经济、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邀请出具填海面积测绘报告的机构工作人员在现场对存在争议的测绘点进行现场标注定位,查明了部分争议事实。审判团队现场对附近居住的村民、正在作业的渔民、当地镇政府及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询问,了解不同填海区域形成的时间及原因;最后组织碧某合作社社员代表以及被诉行政机关代表进行了调查和座谈,认真听取了社员代表们的诉求及意见,同时也向各方当事人公开调查情况,并指引双方就待查明的事实进一步举证。
我院审理围填海案件,往往具有处罚金额巨大,围填海时间跨度大、成因复杂,原告抵触情绪大等特点,该类案件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影响到原告的合法权益,对于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司法审查,也关系到行政机关的威信,而巨额罚款将来是否执行到位,也对法院的执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该次现场调查,厘清了部分争议事实,为查明案件、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方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亲历了这两天扎实深入的现场调查后,深切感受到法院为民司法、公正司法的作风,对法院主动派员深入调查这起陈年老案、推动实质化解矛盾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