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首艘国产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9时许,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剪彩后进行“掷瓶礼”。随着一瓶香槟酒摔碎舰艏,两舷喷射绚丽彩带,周边船舶一起鸣响汽笛,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航空母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停靠码头。
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
承建航母
4月27日,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上校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制工作正按计划进行,目前已完成设计工作,主船体已在坞内合拢成型,正在开展设备安装和舾装等建造工作。”
随后一天,2016年10月28日,中国重工(601989.SH)公告,首艘国产航母由其全资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这是中国重工首度表示承建航母。中国重工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控股的军工龙头,为A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军工上市公司。
大船重工是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和第一艘自主研制国产航母的总装单位。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升、海军力量强大的重要体现。航母的建造也体现了中船重工集团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重工表示,正在建造中的国产第一艘国产航母,为国内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其核心装备由中船重工集团旗下厂所(包括其控股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国动力)承担研制任务,当前各项工作正按计划进行。
扭亏为盈
就在第二艘航母正式下水的同一天,中国重工同时发布2016年年报以及2017年一季报。
2016年,中国重工实现营业收入520.64亿元,同比下降12.95%;实现利润总额10.94亿元,上年同期为-29.31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98亿元,同比实现扭亏。2016年底,中国重工资产总额1,842.83亿元,较上年期末下降11.25%;负债总额1,266.76亿元,较上年期末下降15.11%;所有者权益总额576.06亿元,较上年期末下降1.38%,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565.70亿元,较上年期末下降0.76%。
2017年一季度,中国重工实现营业收入105.31亿元,同比上升4.21%;实现利润总额2.87亿元,同比上升65.78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7亿元,同比上升31.12 %。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季度财务预算控制目标。
中金公司分析员对此指出,中国重工旗下大船重工承建的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远洋海军建设有望继续加速。此外,民船市场也趋于明朗。因此,预计中国重工2017~2018年公司业绩有望在收入增长、毛利率提升、资产减值减少的合力驱动下实现明显改善。
军民融合
中国重工是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海洋防务装备上市公司,随着改革强军的不断深入,海洋防务装备面临规模与数量快速增长、性能与质量跨越式提升的关键时期。中国军队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海军正在按照近海防御型与远海护卫型相结合的战略要求,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化海上军事力量体系,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战略支撑。同时,发展先进装备,加快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也成为我国军事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洋防务装备进入快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期。2016年,中国重工交付多艘海军舰艇,完工交付一批轻型护卫舰、近海巡逻舰等军贸产品,潜艇军贸取得重大突破,并新接大量军工军贸订单。作为海军装备的主要供应商,中国重工军品业务领域主要包括:航空母舰、核动力潜艇(分包)、常规动力潜艇、大中小型水面战斗舰艇、大型两栖攻击舰、军辅船等。
在民品领域,中国重工是国内最主要的海洋运输装备和海洋开发及科考装备供应商。船舶制造业务和海洋工程业务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深受全球经济形势、航运市场形势和国际原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行业的周期性也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重工民品业务领域主要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气船、海工船、海洋工程装备、科考船及其他装备等。2016年,国际船舶市场持续深度调整,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67%,年末全球船企手持订单较2015年底下滑25%。国内船舶市场三大造船指标同比也出现下降,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造船完工量为3,53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6%;承接新船订单量为21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6%;截至2016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9,9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9%。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预计市场形势在2017年难有明显起色。
深化改革
中国重工为全产业链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军工军贸、船舶制造及修理改装、舰船装备、海洋经济、能源交通装备及科技产业等五大业务板块。
面对船舶制造业投入大、周期长、回款慢、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中国重工坚持产融一体,以产业聚资本、以资本促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实体产业的跨越式发展。2016年,中国重工推出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向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及关联方大船投资、武船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偿还有息负债。此次非公开发行有助于优化现金流状况,降低资产负债率、减少财务费用,增强公司实力,更好地应对当前行业低迷的环境,提升经营稳健性。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已于2016年12月获得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通过。
2016年,中国重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降补”的任务要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深化细化内部造修船资源军民融合式整合。年内,中国重工启动实施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整合、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整合。通过整合主动削减产能、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实现集约化发展,为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更强劲的辐射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重工以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为目标,全力做好内部资源重整和亏损企业治理等工作。2016年,中国重工完成以资产参与中国动力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向中国动力转让四家二级子公司股权,获得中国动力3.5亿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20.18%;完成向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转让两家二级子公司股权事宜。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