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企业“三招”鏖战国际市场

2014-10-20
浏览量 :458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12月2日,2010中国造船与国际船舶交易峰会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以 为中国船企提供交易策略和将中国造船推向国际市场为宗旨,特邀了10多位海内外船舶实业界、研究界、法律及金融界等重量级人士到会,近200名参会代表交流探讨了当前形势下中国造船的国际化市场营销及其相关策略。据记者了解,将中国造船与国际船舶交易话题联接作为峰会命题在海内众多业内会议中尚属首次。
 

    中国船舶产业市场研究中央常务副主任张新龙就当前国际造船市场形势和中国造船业发展格式,作了《中国造船界的国际化营销发展战略》的专题演讲,结合中国造船业国际化营销存在的不足,分析“十二五”期间船舶业国际营销的外部环境,他建议,中国船企要不断完善经营集中模式,建立起更加富有活力、高效运行的营销体系;要与国外着名船舶经纪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及船舶技术发展动态,进步对市场的判定和研究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加强海外营销网点建设,加大市场开发和客户服务力度;要探索通过多元化的资本运作方式支持市场营销等途径。


 

    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如何应对是不少与会者寻求的话题。已在船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上海船舶产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陈金海的一个《产能过剩前提下船企的应对策略》演讲引起参会者当真关注。金融风狂风险尚存,中国造船突围攀升;产能迷雾扑朔迷离;挫折亟待破解:航运业时高时低,远景难测;新规范接连出台,荆棘丛生;汇率战狼烟四起,动荡难安;竞争力差距显著,压力倍增;本钱帐节节升高,上风不在……陈金海呼吁,船舶工业的政府调控、工业协同、专业分工、市场拓展、降本增效、苦练内功等等都是当下需要采取重要措施。


 

    美国Takenaka Partners LCC的副董事长金庚俊先生和原上海船舶产业商业公司的陈存信高级工程师他们都围绕造船新技术推动对船舶国际化市场重大影响作演讲。金先生用自己认识的事例说明业界一个普遍的事实,船企竞争力晋升源于“大多数都正视造船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 陈存信在带着大家回顾了这些年船舶业界的种种技术新规则出台后用理性的思索层层提出:假如我们设计不出符合新规则的船,我们只能买国外船东提供的设计,不光船价没有竞争力,而且造船的本钱和周期也会受到严峻的影响。假如我们设计出符合新规则的船;因为配套设备不能解决,要从国外入口,在市场竞争剧烈的情况下,同样会造成本钱增加,周期拉长。假如我们设计出符合新规则的船,又能出产配套设备,但是因为船厂造船工艺落后,质量达不到尺度,苦果也会一样结出。当前,欧、美、日、韩等船舶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技术忧势,利用其在国际海事组织中所占据的有利地位和技术上的话语权,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新尺度、新规范,遏制着我国船舶产业的顺利发展。只有手中把握技术,才能据有国际规则、尺度的话语权,才能有船舶商业价格的制定权 ,才能真正据有市场的份额。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香港法律界、上海交大等高层治理人士或专家还就当今船舶交易中融资、租赁和法律事务等热门题目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让与会人士颇多受益。


 

    峰会除主题演讲外,还设置了部门嘉宾与参会者的交流和互动,海内一些着名造船企业的代表和国外船舶界当前影响力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代表和泛博参会者共同围绕中国造船的国际化市场营销和相关策略进行了对话交流,探讨了很多共同关心关注的题目。


 

    这次会议不仅吸引了海内造船及配件行业人士,还吸引了不少融资租赁和法律界人士,特别是很多国外造船和船公司代表以及大的航运公司在中国的经纪代表等的参会,更给会议带来新的前沿信息。本次峰会是由江浙沪三地船舶产业行业协会主办,并得到我国主要沿江、沿海6省船舶行业协会和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市浙江商会、陆家嘴金融商业区治理会等单位鼎力支持,会议由从事国际船舶商业多年的上海久和船舶进出口有限公司和已在船舶商业的互联网领域探索多年的中国国际船舶交易网全程承办,呈现显著的专业性、策略性和实务性特点。

 

来源:中国水运报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