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全国原油过驳第一大港助力北部湾港口物流

2014-05-21
浏览量 :455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海上原油过驳是世界公认的海上高风险功课,唯恐发生原油泄漏灾害性的海洋污染事故。记者从广西海事部分了解到,截至5月12日,钦州港共安全、清洁过驳原油2100万吨,成为中国沿海港口中海上原油过驳量最大的港口,有效增强了广西北部湾地区港口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跟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商业区的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2010年钦州港中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炼厂投产和2012年中石化铁山港800万吨炼厂投产,使得广西沿海的石油运输量大幅上升。据了解,钦州口岸入口原油主要来自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刚果、安哥拉、越南、苏丹、加蓬、俄罗斯等国家,其加工产品主要销往中国西南地区。

  海上原油过驳,即因为码头泊位紧张,或者船舶进港航道水深不足,受油船与卸油船在外锚地等港外水域处于锚泊或在航状态时,进行的两船间原油转载操纵。海上原油过驳具有时间短、用度省、效益好等特点,能节约大量运输本钱。但同时也存在操纵不慎,造成原油泄漏、海水受到污染的危险,是世界公认的海上高风险功课。  钦州港锚地位于北部湾,地处亚热带低纬度地区,这里“夏有西南涌浪、冬有季风”,海疆环境复杂。海上大型油轮原油过驳功课在广西更是没有先例。

  面临原油过驳存在的种种风险,广西海事局把钦州海上原油过驳工作纳入了广西海事的重点攻关项目。交通运输部高度正视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气力搀扶,在钦州建立了广西海事局钦州应急反应基地和溢油应急设备贮备库,配备了“海巡1002”、“海巡1003”等一批机能优良、应急反应能力较强的船艇,贮备了一批围油栏、吸油毡、溢油分散剂等多种溢油应急设备,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海上原油泄漏造成环境污染。

  自从2011年11月15日接卸第一载以来,广西海事职员充分施展专业上风,科学有效地应对涌浪、强风、大雾恶劣天色前提等风险,确保在不发生安全和污染事故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障过驳功课效率。每年可降低企业物流本钱近5亿元,为地方增加财税收入60多亿元。

来源:新民网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