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港口生产延续低增长

2013-12-25
浏览量 :380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11月份我国产业增加值和固定投资增速继承回落,外贸进出口增长回升较快,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存在下行的压力。受此影响, 11月港口运输出产增长速度继承回落。

  内河吞吐量“零”增长港口吞吐量三连降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万吨,同比增长4.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06万吨,同比增长6.8%;内河港口完成2.84亿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尽管冬季产业原料贮备拉动大宗货物需求,但下游终端需求增长缓慢,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三月下降;当月累计粗钢日产量为209万吨,较上月实际日产量下降0.39%,继承维持年内较低水平;原油加工量也处于低位徘徊。上述三大工业的增速缓慢,影响了港口运输出产增长速度。11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依旧维持在9亿吨下方,自今年9月吞吐量跌破9亿吨以来,已连续三个月处于该位置下方,该数据的最高位置在今年7月为9.46亿吨。港口增速连续三个月下滑,预兆第四季增速不如前三季已成定局,今年港口吞吐量保“十”基本无望。11月份外贸吞吐量增长仍比较平稳,其增速较内贸高出7.3个百分点,而内贸增长呈现已降至“2”水平,内河吞吐量上继承维持“零”增长,拖累整体港口吞吐量水平。

  前11个月全国部门亿吨大港货物吞吐量继承较快增长,其中大连、黄骅、唐山、烟台、青岛、日照、宁波-舟山、福州、厦门等港口增速均超过10%。

  入口货物维持高位外贸吞吐量平稳增长

  11月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8亿万吨,同比增长9.3%,较10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56万吨,增长9.5%;内河港口完成2449万吨,增长7.2%。1至11月份,累计完成30.5亿吨,同比增长10.1%。

  受海内对入口大宗货物依靠性及价格因素影响,外贸吞吐量继承平稳增长,尽管其增速跌破“十”,较10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但比拟内贸仍处于较好水平。据海关统计,11月份我国煤炭入口2872万吨,尽管增速基本持平,但环比大幅增长了17.85%至435万吨,入口量为今年来次高水平。近期因为运价、煤价大幅上涨,入口煤价格上风开始扩大,再加上煤电大合同谈判序幕拉开,电厂企图入口煤压内贸煤,促成11月煤炭入口量强劲反弹。11月份,我国入口铁矿石7784万吨,环比增加14.7%至1001万吨,同比大增18.3%,再度刷新此前9月7458万吨的历史高位。尽管海内粗钢产量持续下滑,但因为全球主要矿山新增产能陆续开释,投放市场资源增多,铁矿石价格也在承受之内,吸引了钢企的购买热情,但因为需求并未随之放大,海内主要港口铁矿石总库存已达到8565万吨,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11月,我国原油入口量2356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因为原油加工量上升,原油入口在上月同比、环比双双下降后,当月大幅反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冬季用油需求的上升。

  受内河港口的拖累,内贸吞吐量增速创下2012年4月来新低,其增速仅为2%,较上月放缓了0.5个百分点,但其下降速度也大幅收窄。1-11月份部门港口外贸吞吐量获得了较快增长,其中,营口、唐山、天津、烟台、日照、宁波-舟山、福州、南京、镇江、南通等港口增速均超过10%。

  外贸回升港口集装箱高位运行

  11月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39万TEU,同比增长6.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470万TEU,同比增长7.7%;内河港口完成168万TEU,同比下降5.7%。1-11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347万TEU,同比增长7.3%。

  海关数据显示,扣除汇率因素,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3%,其中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7%;入口同比增长5.3%。外贸形势向好支撑港口集装箱高位运行,当月集装箱吞吐量稳稳地处于6300万TEU之上,为年内次高水平,但其增长速度比较平稳,较去年同期增长6.2%,增速与上月基本持平。离圣诞越来越近,今年集装箱运输旺季已落下帷幕,集装箱运输开始进入平稳增长期。前11个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3%,增速较去年同期仅回落了一个百分点,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港口集装箱运输仍能保持7%以上的增长,已实属不易,港口集装箱运输形势好于预期。

  1-11月份,部门集装箱港口继承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大连、营口、烟台、连云港、厦门等港口增速均超过10%;上海港首次突破3000万TEU,继承领先全国港口。

来源:中国水运报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