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港年货物吞吐量首破亿吨 迈入“亿吨大港”

2013-12-13
浏览量 :464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2013年是东莞港航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统计至11月份全市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累计首破亿吨大关(为10008万吨),预计全年可达1.1亿吨。虎门港成为全省继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之后,第四个跨入亿吨大港行列的新星,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大港从此崛起。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央《全球港口发展讲演(2012)》,2012年我国亿吨以上港口29个。

  10年开拓进取,10年灿烂成就,虎门港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港口,一跃成为我省沿海的地区性重要港口之一。2002年,虎门港的规划、建设和治理正式划归东莞,从此拉开虎门港快速发展的序幕;同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东莞市虎门港开发区建设领导小组和东莞市虎门港开发区治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快虎门港的发展步伐。200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9月,被纳入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发展。2008年11月,成为海峡两岸首批相互开放的63个大陆港口之一。经由不断的努力和争取,虎门港作为我省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地位得到不断巩固,成为我市打造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实现高水平崛起的重要平台。

  虎门港充分施展紧靠东莞货源腹地的上风,完善集疏运体系,健全物流网络,发展配套服务业,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土企业物流本钱,进步进出港货物通关效率,港口吞吐量节节攀升,2002年至2013年,实现货物吞吐量年增长率达19.08%,从2002年的1611万吨,到2010年突破5000万吨,用了8年时间;从5000万吨,到今年突破1亿吨,仅用了3年时间。2013年1-11月,虎门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0008万吨,同比增长19.7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890万吨,同比增长0.86%;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173.52万TEU,同比增长36.25%。

  2002年至2013年虎门港货物吞吐量变化情况

  2008年 3208

  2009年 3530

  2010年 5657

  2011年 6848

  2012年 9228

  2013年1-11月 10008

  2002年 1611

  2003年 2352

  2004年 2560

  2005年 2280

  2006年 1951

  2007年 2017

  (单位:万吨)

  行政服务助推虎门港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准确领导下,市交通运输局及虎门港管委会、市港航治理局等职能部分一起通力合作,共推虎门港加快繁荣发展。按照“长远规划、分期建设、重点开发”的原则和“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要求,鼎力加快虎门港基础举措措施建设,不断改善港航发展环境,逐步规范港航市场秩序,推动港航业健康向前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煤炭、油气化工、粮食、矿建材料、集装箱为主的港航运输体系,为我市经济社会双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水路运输保障。

  港口规划保障有力。自虎门港开发建设以来,按照港口必需听从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宗旨,统筹考虑,科学编制港口发展规划,确保港口资源的公道利用和科学布局。自2002年以来,我市编制了一系列专项规划,从区域发展战略、港口总体布局、区域市政基础举措措施规划、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等方面构建起较为完整的规划研究体系,为虎门港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港口通过能力明显进步。通过实施“政府引导、企业经营”的理念和模式,港口建设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局面,步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虎门港累计有28个3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获批建设,码头泊位种类齐全,包括集装箱码头、油气码头、液体化工码头及散杂货码头等,其中,沙田港区5#-8#多用途泊位、海昌煤码头、新沙南功课区2#3#散杂货泊位、九丰LPG码头、中海油油品码头、东洲国际化工码头等13个深水泊位已接踵建成投产。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码头98座,泊位201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个,年设计通过能力9287万吨,极大地知足东莞本市及珠三角进出口货运的需求。

  港口企业发展逐步壮大。虎门港现有在册港口企业134家,例如虎门港团体、海昌实业、东莞深赤湾、中海油、东洲国际、同舟石化、三江港口储罐等大型港口企业自码头建成投产以来,出产运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带动虎门港加快繁荣。虎门港团体公司于2009年景立,实现以政府为主体向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资本运作模式转变,成立仅三年多就实现集装箱年吞吐量超100万标箱,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23条;海昌实业的煤码头2009年底投产,已一跃成为我市目前吞吐量最大的单一码头。

  港口市场监管日益规范。切实把好源头治理关,依照《港口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规范港口市场治理。组建成立广州港引航站东莞分站和市港口通信调度指挥中央,实现了广州港出海航道同一引航调度机制,大大晋升了船舶进出港和港口运营效率。

  水路运输能力不断晋升。2002年时全市只有船舶100多艘,总运力10万多吨。近年来,通过积极引导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推动船舶逐步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现全市共有船舶350艘,主要为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一般干货船及自卸砂船,总运力达88.17万吨。

  将建成大型现代综合性港口

  虎门港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城市发展轴带的中间和珠三角经济区中央位置,握东江和珠江水道出海之咽喉,背靠外向型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舆区位上风和优胜的经济集聚上风。未来5-10年,虎门港的总体目标是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功能齐全、工业集聚、服务本地、辐射华南的大型现代综合性港口。

  按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同道提出的虎门港要谋划好珠江口东岸临港工业集聚区的要求,临港工业是虎门港下一步发展战略重心的重中之重。结合虎门港管委会打造西大坦现代物流、立沙岛精细化工、坭洲岛高新科技、新沙南粮油加工制造等四大工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虎门港将逐步发展成为特色凸起、专业分工的商业港,建成煤炭、钢材、粮食、油品化工品以及高端入口商品的商业中转集散基地;成为加工、装备、新兴制造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港,精细化工集聚区日益发展壮大;成为产业物流、商贸物流和保税物流协调发展的物流港,商贸物流地位明显晋升;成为以高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聪明港以及港口、工业、城市统筹协调的和谐港。

  为保障虎门港快速发展态势,市交通运输部分表示,当前,要继承强化规划调控,进一步完善《虎门港总体布局规划(2011-2020)》,为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市港航业健康发展提供规划依据,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拓展港航业发展空间,结合深莞惠一体化以及落实《穗莞合作框架协议》工作的推进,加强与周边港口城市的区域合作。加快码头工程建设,匡助待建码头项目尽快动工,确保“十二五”期未,实现港口年设计通过能力超亿吨的目标。倡导港航绿色发展,推广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码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同步建设环保举措措施,保护好水资源环境。健全港航治理机制,强化动态监管,按照全市商事登记改革原则,建立依法、有效、规范的港航市场监管机制,打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夯实港航安全基础,坚持多管齐下,加强对港航企业的安全监控,推进港口安全出产尺度化达标工作。

来源:东莞时报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