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跨国企业来说,上海自贸区的诱惑是什么?在中国最便捷的通关?最自由的汇兑?最顺畅的物流?应该都有,但有一点可能现在感觉不到,但却对企业未来介入亚太地区竞争,乃至全球竞争至关重要:自贸区将促成长三角地区成为很多跨国企业在亚太地区的供给链中枢,甚至是供给链总部。
在未来物联网的时代,区域的互通互融和工业的互通互融,几乎没有孤立企业的竞争,而是在生态链上的协同竞合。而上海自贸区以最优的商业、金融、物流、通关等服务,提供着相宜供给链集结的全部最优要素: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大国和全球最大商业大国,这注定中国一些经济区要成为跨国企业的供给链关键。但关键落脚那里? 海内很多制造基地和贸易基地,还有太多政策束缚,工业生态也不平衡,还不完全适应国际竞争。但一些开放地区却展现出别样活力。从深圳经济特区可见。
中国最大的供给链关键目前仍在珠三角地区。广东拥有全球最大的玩具、服装、鞋业、陶瓷、液晶电视、智能手机等制造基地。广东“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多次位居全国第一。这由于广东比较早地改革开放,使得当地制造企业较早地介入到国际巨头的全球供给链。珠三角制造业也强于长三角地区。
但形势正在被扭转。长三角地区比珠三角地区更具自然上风,上海自贸区也比深圳特区更具地缘上风。上海东向大海,西接黄金水道长江。2012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成为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长三角25个城市中有20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过2000亿元。这是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合唱的成绩,也有阿里巴巴等立异供给链服务企业的助推作用。
到2008年,世界500强中已有491家企业落户上海。微软、英特尔、索尼、耐克、福特、通用汽车等世界500强更是把亚太地区或中国区的总部设在上海。2009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双中央”建设,一是建国际金融中央,二是建国际航运中央。前者可保障跨国企业的供给链金融体系,后者可保障跨国企业的供给链物流体系。到同年底,已有393家跨国企业在上海设立区域总部。这也决定了这些龙头企业或把供给链集成中枢放在上海。
美国福特汽车把亚太地区和非洲区总部从泰国搬到上海,也是基于上海具备有泰国所不具备的供给链关键地位。宜家、麦当劳、通用汽车、阿斯利康(医药)、雅诗兰黛(化妆品)、鳄鱼国际(服装)则把亚太区总部从新加坡搬到上海。新加坡长期是亚太地区的供给链关键,由于新加坡既是国际金融中央也是国际航运中央。可是新加坡与上海比拟就太孤傲,它只是马六甲海峡上的一个高级客栈,没有贴心的区域资源做后援支撑。
假如把上海自贸区对所辐射地区的物流和供给链的影响,用一张形象图展示出来,应该是一张凤凰图。上海自贸区是凤凰的凤头,长三角是凤身,浙江和江苏是两翼,长江流域经济带是长长的尾羽。凤凰孔雀等大鸟,能飞多高能飞多稳,首先需要凤头掌握方向,其次是两翼给力保障,再则是尾羽保障身体平衡和跨跃。自贸区影响力的尾羽就在长江流域经济带。长江也是全球物流量最大的内河,上海港在推出“长江战略”后,目前上海港90%的货源是来自长江沿岸喂给港。因此,上海自贸区的影响力能施展多大,能发挥多稳健,还需要长江经济带后援。
根据德勤发布的《2013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国高居第一位。德勤也预言,未来五年,中国仍将是全球第一。未来,假如广东也试推自贸区,或许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在亚太地区供给链核心关键的竞争,但这也将是有益于中国供给链的区域平衡。
来源:现代物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