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订单横扫市场

2013-10-21
浏览量 :389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近来投资者在订造新船时下手比以前要狠,题目是万一豪赌押错了注,恐将导致灾害性的后果。现如今,业界对规模的痴迷已不再局限于船型设计,而是进一步演变为各家公司竞相作出大手笔投资。

    目前的情形似乎是大家都抢着在资产价值仍被低估的时候投契一把,而且仅在两三艘船上下注似已知足不了这种渴求。于是,目前最受大型船企热捧的投资策略是豪揽20艘、30艘、40艘、甚至更多的船,即便市场持续不振也绝不退缩。如斯规模的超大订单正横扫全行业。一些国家性项目,诸如中国的60艘VLCC计划等让不少独立运营商对市场几乎不抱任何但愿。

    与此同时,下至马士基航运(Maersk Line)的18艘超大集装箱船,上至淡水河谷(Vale)的35艘超大矿砂船(Valemax),由运营商与货主发起的订购风潮也绝不示弱。就连一些机会型的独立船东现也奋起直追,诸如John Fredriksen,Scorpio以及George Economou等均趁价值被低估之际,在环保船上成打下注。

    大单的规模效应自不必说,议价上风也显而易见,但要想藉此独霸市场,或阻吓其它竞争者跟进,恐怕事与愿违。但在航运史上,还从未有一个船东只因担忧运力过剩,就抛却面前捞便宜货的机会。

    之前,针对超大船设计业界曾纷纷敲响警钟,称若有重大事故发生,其灾害性后果将超出海事业现有的应对能力。同样的警钟也应为超大订单鸣响,由于假如有甚闪失,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来源:tradewinds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