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三角金融改革启动 力度或超温州

2012-07-10
浏览量 :353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继浙江温州金融改革试点之后,广东珠三角地区金融改革步伐也即将踏出。近日获悉,《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于日前获批,并于近期公布。这是继温州获批后的第二个金改试验区方案。广东省还将于近期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金融强省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对金改方案进行细化。

  “珠三角金融改革实验区已经获批,改革方案比温州的改革方案含金量大得多,广东将迎来金融业发展的利好时期。”6月27日,广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张晓山在首届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上透露,《方案》中既有城市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也有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还有城乡统筹发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涉及金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产品等各个方面,另外还包括粤港澳、粤台和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内容。

  “金改”力推三大区域平台

  早在2008年12月底,国务院批复了《珠江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广东大力发展金融产业被升级为国家战略。2010年8月发布的《珠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中,提及设立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目前即将发布的《方案》是对这一规划的具体落实。

  从区域来看,珠三角金改区以广州、深圳两个区域金融中心为主体,以佛山、东莞和珠海等城市为节点。业内人士认为《方案》将会深入推进珠三角金融一体化,广东未来将大力增强广州、深圳两个金融中心城市的能级,根据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等其他城市的禀赋特点,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业态,全力打造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三个金融创新和开放平台。

  根据广东省规划,广东省三个粤港澳合作平台——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有望成为此次珠三角“金改”的三个实施平台。

  深圳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将加快推进前海地区深港金融合作,推动以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为重点的金融领域创新合作,稳步推进深港资本市场合作,大力推进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前海或将以跨境人民币贷款为突破口,以粤港澳金融合作为载体,打造金融对外开放先行区。

  横琴新区着力探索建立有利于资本跨境流动的金融机制,重点发展离岸金融,探索人民币离岸业务在岸交易结算,探索开始跨境产权(股权)交易,组建多币种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拓展粤港澳金融合作发展空间。

  南沙新区将借鉴上海,依托粤港联合创新示范区,着力建设现代金融服务区,在粤港澳金融合作、商品期货、航运物流金融、保险改革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广东省高层描绘,未来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和深圳前海——广东的“金三角”联动突围,撬动金融改革的完美格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官方的乐观态度不同,有分析人士审慎的指出,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珠三角的这次改革也可以看做是温州改革的延伸和推进,但由于“资金定价市场化”这个问题没有触及,仍属于一种“增量式”的推进。

  体现“广东特色” 或超温州

  关于珠三角金改的具体方向和措施,广东省的高层在各类会议上频“吹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在近日召开的广东省金融工作会议上都有具体的论述。

  “特别要把握粤港澳合作的政策优势,把香港国际金融优势和广东经济腹地优势紧密结合,共同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创新区域。”汪洋表示,要大力提升粤东西北金融服务水平,布置开展一批农村金融以及统筹城乡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解决金融资源布局的区域不平衡问题。

  陈云贤透露,相比温州的金改方案,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政策“内容更全面、覆盖面更广、表述更具体”,广东要充分发挥这个政策优势,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广东此次金融改革的一大特点是体现出“广东特色”。陈云贤表示,广东的金融改革定位有别于温州、北京、上海、天津、甚至香港等地。其中,国际金融、产业金融、民生金融是广东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全面推进;科技金融要在广东的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农村金融也是未来广东金融建设的重点工程。

  根据对外披露的《方案》内容,珠三角的改革相对于全国瞩目的温州金融改革有一个特点就是,突出抓好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外商股权投资企业试点等重点工作,以前海、横琴、南沙为平台探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大型金融企业为平台探索金融综合经营。同时加快建立由央行牵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有关部委和广东省政府密切合作的部省合作机制。

  这一定位的主要目的应该可以理解为从金融供给和服务两方面,通过上述路径,从而衍生金融创新,给不同的产业、企业以及资金需求者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力求2015年金融机构总资产20万亿元

  按照《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的目标,到2015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以上,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达20万亿元。到2015年,全省地方金融机构总资产达6.3万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达30%以上;打造1~2家省属金融控股公司,推进5~10家地方金融企业上市,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融龙头企业。

  一业内人士毫不讳言的指出完成上述目标,广东的任务不轻。广东省主管金融业原副省长宋海曾总结广东金融业的不足:一是金融机构总部少,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弱;二是除了深交所以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金融资源利用率不高;三是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粤东西北地区金融发展相当滞后,农村金融服务业不足。

  为顺利完成上述目标,贯彻落实即将公布的《方案》,广东省拟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金融强省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该《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出,探索开展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探索设立商业化可持续运作的跨境人民币投贷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出口信贷基金等,大力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争取在广东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备份中心。

  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获悉,广东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约占全国总结算量的三成。尽管如此,广东要想保持优势,必须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把握国家金融改革创新和人民币离案契机,充分利用粤港澳先行先试的政策优惠,建立与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珠三角城市金融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金融合作区域。

  广东省体制改革协会副会长彭澎则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结算方式都涉及整个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广东的金融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业开放的重要的步骤。本次改革对粤港澳深度合作,尤其是三地在服务业方面的合作与金融领域的合作都将带来很大帮助。

  链接

  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大突破

  深圳前海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其中的最大亮点之一,是有望首先在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上取得突破。

  6月30日,深圳市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主任肖亚非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目前正就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的额度、中央对地方管理权限的下放等领域,与中央相关部门进行商讨和考量。

  “目前,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政策是只限制于让在深圳前海的企业受惠,不过我们也知道,资金是流动的。”肖亚非表示,前海提出要建“人民币国际化创新试验区”,中央也同意在资本项目下允许前海先行先试,这一先行先试最大的突破就是跨境双向贷款,下一步计划从这一块率先起步,并建立一个正常的人民币回流、循环机制。这一方面将方便境外人民币有一个合理的投资及增资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一些低成本的建设资金,对深圳经济发展也有利。

  对于中央在前海发展深港现代服务业的规划,深圳运筹帷幄,早试图从多方寻找着力点。在2011年,“跨境通”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落户前海。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崔瑜曾表示,2009年7月,深圳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率先启动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截至2011年12月14日,业务量累计已达4304亿元。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