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宽阔的滨海大道行驶,一路兜着温凉的海风,从高新区到牟平养马岛,所到之处记者感受到:烟台的蓝色经济板块正以“千帆竞发”的姿态续写海洋文明的新篇章。
在明确了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产业重点等发展思路后,烟台把打造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战略作为全市“十二五”时期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一号工程”和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优势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蓝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烟台东部新区位于烟台中心城市东部滨海地带,规划面积6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0公里。这一区域战略地位重要,前期工作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该负责人表示,新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是烟台中心城市崛起的龙头,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烟台―威海城镇组团的战略结合部,也是山东省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的前沿。而开通运营的烟大铁路轮渡、建设中的德龙烟铁路、推进中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烟台中韩跨国海上火车轮渡项目,这都将极大提升新区联接东北、沟通日韩的战略枢纽地位。青烟威荣城际铁路也将使新区融入山东半岛城市“一小时”经济圈。
此外,科技创新能力强,更是该区最大的亮点。记者了解到,东部新区位于烟台国家创新型城市核心区内,是全市教育和科技资源密集区。拥有国家级高新区,汇聚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烟台大学、鲁东大学、航天513所等9家涉海高校院所;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6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处,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处;科技孵化器面积32.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80家,创新基础良好。
从发展空间看,这里拥有丰富的未利用地和滩涂资源,可利用土地面积超过250平方公里。新区内村庄分布相对稀疏,土地呈连片分布,地势比较平坦,拆迁建设成本较低,有利于集中规划和开发。大量的后备土地资源是今后新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载体,是未来中心城市和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大战略空间。
不过,该区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港口优势。东部新区拥有国家级保税港区和烟台港芝罘湾港区,是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战略平台。烟台港201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亿吨,集装箱140万标箱。保税港区是全国第一家以出口加工区和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2011年开关运作,当年完成进出口额175.3亿美元,在全国保税港区中列第一位。
定位
立足于东部新区的产业基础、区位特点、资源条件,紧盯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前沿,将东部新区放在烟台长远发展大趋势和东北亚区域发展大格局中审视,烟台市确定了五个方面的发展定位,以此引领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首先,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以高端化、集群化、信息化为方向,依托国家级、省级园区和临港产业区,加快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一批产业集群,创建一批知名品牌,增强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度,打造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
其次,建设国家级海洋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区。把加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手段,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完善海洋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支撑体系,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的转化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探索建立海洋科研成果转化新模式,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设成为烟台国家级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的核心区域。
第三,构建面向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重要承载。积极融入环渤海和东北亚一体化发展,完善提升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全方位交通物流网络,确立沟通华东和东北、连接日本和韩国的交通物流枢纽地位。突出保税港区和港口龙头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高新区、沁水韩国工业园、中日低碳环保产业园等载体,在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中先行先试,成为烟台打造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先行区的重要承载。
第四,锤炼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先行区。发挥独特地理和富集资源优势,在海洋高技术产业培育、海湾海岛开发、新区建设管理模式等领域大胆探索,在海洋产权交易、海岸带综合整治、海洋生态补偿等政策方面先行先试,率先构建现代海洋高技术产业体系,率先形成海洋经济新区高效管理运行体制,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示范。
还有,构筑烟台东部滨海生态宜居新城。以世界眼光建设产业新区,以国际标准经营现代新城,改造提升芝罘、牟平等老城区,开发建设以高新区、牟平滨海及养马岛、金山湾为主轴的城市新区,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环境秀美、科教发达、交通便捷、宜居宜业、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幸福新城。
引擎
据了解,新区将以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高技术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全方位开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统筹陆海、区域和城乡发展,打造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较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完善、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海洋经济新区。
在开发建设任务上,烟台将根据新区开发密度、发展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加快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等为工作重点,统筹规划、一体开发,努力构筑海洋科技引领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滨海旅游商务区、低碳环保产业区、临港保税物流区等五个经济功能区,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联动发展的空间开发格局。
为推动新区开发建设快出形象、早见效益,将新区内牟平区滨海地带中西部、养马岛、金山湾区域和高新区滨海地带,作为开发建设的起步区,市、区联合用力,集中突破。同时,按照“点面结合、集中用力、梯次推进”的思路,在起步区内先期规划40平方公里可集中开发利用的区域,由市里集中人、财、物力,直接组织开发建设,发挥领航区的示范作用,尽快树立起新区形象。目前,领航区建设组织机构、开发模式已经确定,产业招商、城市建设等正在加紧推进,新区建设蓄势待发。
至此不难看出,构建东部新区主引擎的战略定位,是烟台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更高层次的发展理念,这也意味着烟台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未来发展中,烟台最大的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希望在海洋。重新审视烟台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构建东部新区的战略无疑又使蓝色的烟台再次展翅飞翔。
烟台,已驶向“深蓝”之海。
来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