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通过中国国务院的正式批准,《规划》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广东、江西省部分地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汕头市被正式列入“海西”范围。春风满帆又远航。汕头这个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将如何借着海西经济区这股东风展翅翱翔,已经成为整个粤东发展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汕头把主动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积极争取汕头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享受国家加快海西经济区建设优惠政策措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汕头市委书记李锋明确提出,要率先建设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把汕头建设成为广东省扩大对台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和重要通道。
为全力参与海西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早在2008年,汕头市政府就成立了推进海峡西岸地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汕头推进海峡西岸地区建设工作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汕头人缘、区位等独特优势,围绕国家海西规划做好实施配套工作,在土地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等方面,与海西发展规划衔接。并利用特区立法权,出台了《汕头市鼓励台湾同胞投资若干规定》,以及一系列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鼓励措施。
在汕头市委、市政府的争取下,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汕头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扩大对台经贸合作”,并向国务院争取将汕头等粤东北五市纳入海西经济区。经过主动争取和不懈努力,汕头被纳入海西经济区重点开发区,国家赋予海西经济区的政策措施按照相同相似原则,延伸到汕头,将使汕头迎来加快发展的契机。两岸签署并已生效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为两岸经济深化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将为汕头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争取利用好国家海西政策
汕头积极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海西经济区总体战略和规划制订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济区的整体发展、整体推进,也是汕头发挥对台优势,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一次良机。汕头市台办主任柯声毅说,当前国家正积极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全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汕头应加大力度争取和利用好国家海西政策。
汕头市委九届全会已明确提出要加快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的建设,一个由广东省海峡两岸合作南澳实验区、粤台合作南山湾科技园、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粤台物流园区等四个载体构成的试验区已经蓝图绘就,加强了与台湾的产业对接。汕头市应全力推进率先建设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充分发挥新平台和载体的优势。
汕头市港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要充分利用汕头市被正式列入“海西”范围,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赋予汕头市建设粤台经贸合作实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继续推进航线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粤东对台物流基地。
据了解,汕头市将积极建设对台塑料粒交易中心。目前,汕头的塑胶行业已初步形成一个产品齐全,有一定技术优势和生产规模的新兴工业体系,产品畅销国内外,据调查,汕头每年生产所需塑料原料约300万吨,其中约100万吨来自台塑的产品,但目前主要采用台湾订单,香港提货,经水路运抵汕头港的方式进口,而今后则将进一步加强与台塑集团和粤东地区客户的联系,争取台塑集团早日在汕头设置分销中心,尽快实现台湾地区的塑胶原料通过直航航线运抵汕头,改变从香港等地中转的模式,以此降低供需双方的运输成本,也为汕台海上货运直航带来更加充足的货源。汕头市还将争取成为台湾农产品的登陆点,发挥汕头传统的营销优势,利用现有的营销渠道,将汕头建成台湾农产品向粤东乃至全国辐射的集散中心。
发挥“黄金航线”规模效应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广东省对台工作的桥头堡,汕头市将积极发挥对台海上货运直航“黄金航线”的规模效应,强化汕头的特区、侨乡优势,发展对台贸易,提升对台经贸合作水平,促进汕头更好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
2009年1月18日,随着满载的“东悦”轮缓缓驶离汕头港,开往目的地台湾高雄港,汕头对台海上货运直航正式开通。该航线的开通,结束了汕台两地海上货运业务通过第三地中转的历史,成为省内海上货运对台首航。2010年全年共完成2.6万标箱吞吐量,其中重箱1.46万标箱,分别比2009年增长47.8%和44.9%。今年前两个月,对台海上货运直航共完成13个单航次,完成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3484标箱,同比增长23.4%。对台海上直航航线凭借其“截弯取直”、“朝发夕至”的优势,大大降低了相关企业的物流成本,受到台商和广大货主的欢迎。汕头及周边城市的台商和本地企业正在充分利用航线的便利性和便捷性对台进出口货物和转运商品,加大与台湾港航界的合作,做大这条“黄金航线”,使其发挥规模效应,促进两地之间宽领域和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对台货运直航航线运营两年来开局顺利,成效明显,不仅促进了两地之间宽领域和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对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汕头市将进一步加大在汕头与台湾的揽货力度,争取逐步增加航班的密度。推动中联航运公司加强与万海航运、长荣海运、阳明海运和东方海外等客户的联系沟通,争取更多的汕台货源通过该航线进出,以提高船舶仓位的利用率。争取台塑集团的塑胶原料通过该航线运抵汕头港,改变从香港等地中转的模式。在货源逐步增长的基础上,加大运力投入,争取增加航班的密度,不断提高该航线在汕头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来源:潮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