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足马力加紧生产 全力以赴支援灾区 胡锦涛在浙江湖州考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 新华网浙江湖州5月22日电(记者孙承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安置受灾群众急需大批帐篷!这引起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高度关注。5月22日上午,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研究继续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一结束,胡锦涛就立即赶赴浙江省湖州市,实地考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 这次特大地震使灾区大批房屋倒塌,而重建家园需要一个过程,帐篷成为受灾群众遮风挡雨的临时住所,需求量巨大。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决定千方百计组织生产并加紧调运帐篷,要求在一个月内向灾区提供90万顶帐篷。浙江是帐篷生产企业比较集中的省份,承担着紧急生产救灾帐篷的艰巨任务。 22日下午3时30分许,胡锦涛乘坐飞机一到湖州,就在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等陪同下,直接驱车前往湖州市银格户外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这是一个生产帐篷的专业厂家,承担了中央下达的3.6万顶救灾帐篷生产任务。生产车间里,“克服困难,争分夺秒,坚决完成救灾生产任务”的标语十分醒目。工人们有的在下料,有的在裁剪,有的在缝制,有的在包装,到处是忙碌的劳动场面。 胡锦涛走到工人们中间,同大家亲切握手,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救灾帐篷生产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总书记对企业干部职工说,当前,四川等灾区抗震救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救灾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安置受灾群众急需大量帐篷。努力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帐篷,就是对受灾群众的最大关爱,就是对抗震救灾的最大支持。 离开银格公司,胡锦涛又来到浙江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考察。 位于湖州市德清县的这家企业,也是专门生产帐篷的厂家。地震发生后,公司已向灾区捐赠了2000多顶帐篷,这次又承担了5万顶帐篷和20万套帐篷钢架的生产任务。整洁的厂区内,高悬着“生产报国,责无旁贷!抗震救灾,义不容辞!”的横幅。 缝制车间里,500多台缝纫机在不停运转,800多名工人正紧张地工作。胡锦涛走进车间,边看边问,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救灾帐篷情况。原料来自哪里,每天产量多少,一天安排几个班次,能不能如期完成任务……总书记问得十分详细。 随后,胡锦涛又来到企业的防水测试区,走进测试用的帐篷,仔细察看帐篷的防水效果。总书记提醒企业负责人,一定要确保救灾帐篷的质量,让受灾群众用上安全结实的帐篷。 听说这家企业有不少职工来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绵阳市等地,胡锦涛关切地询问他们跟家里联系上没有、家里的情况怎么样。胡锦涛对家乡在四川灾区的职工们说,我刚从四川地震灾区回来,现在那里的受灾群众迫切需要帐篷。你们在这里多生产一顶帐篷,就可以多帮助几位乡亲。希望你们急受灾群众之所急,解受灾群众之所难,继续开足马力生产,用实际行动支援家乡抗震救灾斗争。 总书记的深情关怀和殷切勉励,令在场的职工感动不已。 离开时,胡锦涛对企业负责人说,中央对生产救灾帐篷的企业寄予厚望,希望你们抓紧生产,保质保量,争取提前完成任务。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表示,一定坚决完成任务,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 考察完两个企业,胡锦涛迅即在德清县召开了部分救灾帐篷生产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会上,民政部、浙江省、江苏省有关负责同志和江苏阿珂姆野营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先后汇报了全国和本省、本企业生产救灾帐篷的情况。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这次历史罕见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开展了一场英勇顽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目前,大批被困群众得到营救,大批受伤人员得到救治,受灾群众被转移到安全地带,整个抗震救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胡锦涛强调,当前的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安置受灾群众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需要大批帐篷、活动板房作为受灾群众的临时住所。没有帐篷,受灾群众就难以安顿下来,他们的基本生活就难以得到保障。提供足够的救灾帐篷已成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胡锦涛希望所有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都要积极主动承担帐篷生产任务,所有承担帐篷生产任务的企业都要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为国家分忧,为受灾群众解难,开足马力生产救灾帐篷,尽全力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积极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贡献力量。他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加紧生产。克服一切困难,充分挖掘潜力,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增加帐篷产量。二是要确保质量。越是时间紧迫,越是要坚持质量标准。在加紧生产的同时,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切实把好原材料关、生产工艺关、出厂检验关,严格杜绝质量问题,保证为受灾群众提供优质帐篷。三是要积极抢运。采取超常规抢运措施,科学调度,加大运力,搞好产运衔接,用最快速度把救灾帐篷运到灾区。四是要加强协调。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务必加强对救灾帐篷生产的组织领导,积极协调、主动服务,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支持承担帐篷生产任务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首先要保障生产用电、原材料供应和流动资金需要。 胡锦涛最后说,大灾当前,时间紧迫。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以身作则、深入一线,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中央下达的帐篷生产和调运任务如期完成。 有关地方、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一定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完成中央下达的生产救灾帐篷的光荣任务,让党中央放心,让总书记放心。 新华网四川绵阳5月22日电 题:“再造新北川”——温家宝重返四川重灾区北川考察纪实 新华社记者 李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22日下午乘专机再赴四川地震灾区,慰问受灾群众和参与救援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护人员,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温家宝当天即前往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5月16日,从四川地震灾区返回北京后,温家宝在京连续召开多次总指挥部会议,就抗震救灾工作进一步做出部署。 总指挥部的救灾部署落实得怎样?受灾群众尤其是重灾区北川的情况如何?地震造成的30多处堰塞湖情况如何?这些情况始终牵挂着总理的心。 下午5时10分许,一抵达绵阳机场,温家宝总理就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务委员马凯以及总指挥部其他成员一起改乘直升机前往北川察看唐家山堰塞湖,看望禹里乡准备转移的群众,并前往在地震中遭受严重毁坏的北川县城,了解受灾情况。 地震发生后,由于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堵塞河道,导致四川震区目前形成了33处堰塞湖,其中唐家山堰塞湖是险情较重的一座,对下游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直升机穿行在川西北的高山峡谷之间,清澈的湔江在峡谷中静静流淌。飞行了约半个小时,只见一处巨大的山体塌方堵塞了整个河道,堰塞坝宽达数百米。随着上游的不断来水和可能的降雨,堰塞湖水位将逐渐上涨,很可能出现漫堤。目前,水利部门和武警水电部队已经对其进行24小时监控,并制定了相关应急处理预案。 直升机随后在禹里乡降落。这里位于唐家山堰塞湖的上游,是传说中大禹的故里。为防范回水继续上涨淹没村庄,部队正在组织当地受灾群众转移。 温家宝走到乡亲们中间,和大家一一亲切握手,仔细询问受灾情况。他真诚地说:“乡亲们,我是第二次来北川了。北川老县城在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许多乡镇也都受了灾。” 见到总理,有位妇女哭出声来。 温家宝见状说:“我知道,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这个悲痛是巨大的。但是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重新把家乡建设好,建设一个新的北川,这也是对逝去亲人最好的慰藉。” “活着的人要加倍努力,更好地工作。我相信大家能做到:忍住心中的哀痛,振作起精神来。”温家宝告诉乡亲们,现在威胁最大的就是堰塞湖,“你们放心,我们一定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今天晚上就要开会研究,主动处理,越快越好,一定会确保群众安全。” 面对正在进行卫生消毒的武警官兵,温家宝勉励大家说,在安置受灾群众的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要继续发挥突击队的作用,发扬不怕艰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继续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随后,温家宝又乘坐直升机降落在北川县擂鼓镇,然后驱车重返一周前察看过的北川中学,慰问正在这里喷洒药水的指战员和卫生防疫人员,叮嘱大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下午7时许,温家宝来到北川县城外的一块高地上,眺望这座曾经山清水秀的县城。两侧山体塌方,将县城许多房屋掩埋在石土之下,整座城镇满目疮痍,一片废墟。 当地干部向总理介绍,目前县城的救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全部人员都已撤离,正在抓紧进行卫生防疫工作。 伫立高地,眺望良久,温家宝转身对当地干部和负责救援的部队负责人说,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强度最大、损失惨重、波及范围最广而且援救最困难的一次地震,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其中有三项工作比较紧迫:一是解决住的问题;二是解决卫生防疫问题,要坚决做到灾后无大疫;三是防范次生灾害,特别是防范堰塞湖溃堤造成新的损失。 “如果说前一阶段救人的任务重大而紧迫,那么这一阶段安置群众和恢复重建的任务就更为长期、艰巨、繁重。”温家宝殷切希望部队和地方的同志团结一致,继续努力,把群众安置工作做好。 “11个昼夜了,同志们在这里奋斗,不容易啊,谢谢你们。”他紧紧握住地方和部队负责人的手。 “总理也多保重。” 温家宝殷切地对当地干部说,我们要再造一个新北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另外,北川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要保护好羌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即使县城迁建到新的地址,也要做好这种保护工作。 他对当地干部说,经历这场灾难,我们都经受了一次锻炼,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思想也得到了升华,更懂得如何为人民工作。 天快黑了,温总理走向越野车,准备离开北川县城。就在这时,他忽然转身,挥起右手和这座成为废墟的县城告别,随后,他默默地环视县城,神情凝重,目光中充满坚毅…… 晚上,温家宝在列车上召开总指挥部会议,专题研究处理堰塞湖的问题,决定成立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前线指挥部,由四川省省长蒋巨峰任总指挥,水利部、武警水电部队、成都军区空军的负责同志参加。 温家宝提出了处理堰塞湖问题的三条原则:一是主动处理,避免被动处理;二是要立足早处理,防止因水量增大增加处理难度;三是同时制定工程排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确保群众安全,确保部队和抢救人员安全,绝不能再造成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