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记者叶平生、杨进 通讯员曾志鹏)在抓斗船的铁臂重击之下,30艘无船名、无船籍、无船舶证书的“三无”船舶顿时化为齑粉。昨天上午,广州市“三无”船舶没收销毁现场会在南沙区黄阁镇小虎南湾洲举行,广州海事部门近年来查获的30艘“三无”船舶被现场集中销毁。活动由创建广州水域“安全畅通文明”航区领导小组主办、广州海事局承办。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火青,以及广州海事局、广州市交委、市打私办、市水上公安局等创建广州水域“安全畅通文明”航区活动50多个成员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从公示到销毁至少两年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被滞留停泊的时间过长,不少船舱里都已经长满了青草,有的甚至有半人多高。广州海事局党委书记殷疆告诉记者,此次被依法集中销毁的30艘“三无”船舶,都是该局在最近两年多来执法行动中查获的。受执法流程的限制,从在最初的执法检查中查获这些“三无”船只到登报公示再到最后的依法进行拆解和销毁,走完所有的法律程序最少也要两年以上的时间。在此期间,光是支付给船舶留置场的看管、保护等费用,累计就有约700多万元。而像这种“三无”船舶,每条造价平均也就是七八万元,贵的最多也就是20多万元。拆解销毁它们的费用,甚至比这些“三无”船舶原本的造价还要高。 据海事部门介绍,由于“三无”船舶技术状况差、从业人员多不具备船舶操纵和水上航行安全知识、技能,“三无”船舶成为重大安全隐患。另外,“三无”船舶也成了不法分子进行走私犯罪活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