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应对WTO法律人才挑战

2001-12-29
浏览量 :3562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新华网记者刘江12月15日北京电:中国加入WTO后,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是急需大量了解世贸规则,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法律人才。这是今天在此间参加举行的“21世纪亚洲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的中国法律界官员与学者的共识。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论坛上提出,法学院在造就人才方面,既要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无限忠诚和高度信仰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法律精英。  司法部部长张福森表示,中国目前急需既懂得世贸规则,又了解国情,有开阔的视野,能够解决跨国法律事务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他介绍说,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都将进行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这将有利于提高法律职业者的总体素质,有利于在海内外提高中国司法的公正和权威形象,更好地适应世界法律服务和法学教育的需求。  不久前,专家在谈到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所面临的风险时说,最大的风险不是开放,而是不熟悉规则。因此,中国正加紧对在职法律人员的培训工作。   据介绍,入世将给法院审理案件带来两大变化:类型新、数量大。世贸组织规则与其他国际条约的适用、与最紧密联系地区法律的适用、与国内法的适用等问题都会突显出来。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加大了对法官的培训力度,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近百名高级法官学成回国,在与WTO规则密切相关的审判岗位任职。   对未来法律人才的教育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北京大学教授吴志攀认为,WTO代表的经济全球化正对大学的法学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中国大学应该鼓励学生培养本地语言和英语的双语能力,重视专业交叉,帮助学生学会用多元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宪义教授表示,中国法学教育正把通识通才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既要保留原来的学术型法学硕士,也借鉴国外经验设立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近两年,全国已经有8所法学院相继引进耶鲁大学的“门诊式”教学法。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