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港口集装箱生产势头良好,记者从交通部水运司港口管理处获悉,1月份,全国主要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相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共完成吞吐量342.22万TEU,同比增长36.6%。另外,新建成的目前我国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上海外高桥四期码头2月18日投入使用,首条靠港船只停泊20余小时,卸下2545TEU的集装箱,创下平均每小时作业量逾百标箱的佳绩。 交通部水运司港口管理处与综合规划司统计处提供的资料显示,深圳、青岛、天津等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9.1%、27.0%、30.9%。 据了解,上海外高桥四期码头历时33个月的建设,于去年年底全面竣工,陆域面积1.63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250米,建有4个水深14.5米的深水泊位,装备12台桥吊,几乎每100米一台,而且每台伸臂有63米长。据称,该码头装备作业水平堪称世界一流,能满足各种集装箱船的装卸要求。上海港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该码头设计能力180万TEU,但实际作业能力肯定会超过设计能力。 据介绍,除了规模与作业水平之外,外高桥四期集装箱码头还创下了几个中国内地之“最”:最先进的无人自动道口,拥有11条入口;最先进的中央控制室,通过无线终端传输,每一个集装箱的位移和桥吊的操作都能实现实时控制;最先进的海关智能化专用查验通道,每个经过的箱子都将接受严格的检验。 外高桥四期集装箱码头的建成试投产,标志着上海港集装箱板块从浦西向浦东转移。这一战略转变,不仅将缓和上海港集装箱结构性矛盾,还将推动今年上海港的集装箱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码头的功能,上海港成立了合资管理公司管理该码头生产,这在上海港乃至全国港口都属首创。 交通部水运司基本建设管理处李景奎认为,我国的集装箱港口目前仍然是“供不应求”,除上海港外,其他港口也在抓紧建设,装备作业水平也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