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越高雄坐上世界集装箱货港第四把交椅

2003-01-09
浏览量 :376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上海跨出了迈向国际航运中心的一大步。昨晚获得可靠消息,前年位居世界第四的我国台湾高雄港,2002年集装箱吞吐量为849万标准箱左右,比上海港少12万标准箱左右。这意味着,上海港已超越高雄港,成功坐上世界第四把集装箱货港的交椅。   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中国入世效应的刺激,国内经济的良性运转,上海自身经济实力的节节攀升,都是上海港2002年不断出彩的助推力。尽管美国西海岸港口封港事件曾有一段小小波折,但依靠上海与日俱增的吸引力和港航单位的共同努力,上海港最终赢的极为漂亮。精彩数据就是最好证明:2002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61.3万标准箱,而且成功实现一年超越两个百万的历史性跨越,同比增长36%;全港装卸吞吐量突破2.6亿吨,同比增长19%;外贸吞吐量首次超过1亿吨,同比增长22%。   名次上升一位,意义非同一般,这是上海加速构建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一步。从世界港口的排位来看,数一数二的香港、新加坡,其集装箱吞吐量千万等级的地位非常稳固,短期内无法撼动。前年位居三至五位的釜山、高雄、上海都只能属“第二梯队”,当时年吞吐量都没有超过800万标准箱。时隔一年,上海港不仅一举超过高雄港,而且集装箱吞吐量接近900万标准箱,意味着实现1000万标准箱的目标为时不远。事实上,上海港新年正力争实现“千万等级”的新突破,这比原来的时间节点至少提前一年。   客观而言,关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非常激烈。据统计,东北亚地区各港已建和在建的15米水深的集装箱深水泊位不下40个,韩国釜山港在已有8个深水泊位的同时,准备再投资60亿美元新建25个深水泊位,我国台湾高雄港、日本神户港的计划也非常宏大,而且这些港口均采取以争夺我国大陆集装箱箱源为主的策略。   反观上海,洋山深水港建设去年才正式启动,一期工程要到2005年才能竣工。为此,上海曾经担心在洋山港形成生产能力前,因为目前港口水深条件限制而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吞吐需求,从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但2002年的出色成绩足以证明,上海依靠挖潜完全可以“两翼齐飞”,谋求深水港建设与现有港区的同步发展。与此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预期效应,又能带动上海港地位的不断提升,进而促进上海及其腹地———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最新抽样调查显示,意向挂靠上海港的国际航运企业正不断增多。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