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桥产业撑起黑航“半壁江山”

2003-01-09
浏览量 :516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进入冬季,继在嫩江、松花江边搭建两座季节性浮桥后,黑龙江航运集团又在松花江肇源县与吉林省松原市之间搭建了又一座冬季浮桥。浮桥产业的日渐兴起,不仅极大地缓解了航运业因枯水和主业萎缩导致的经济拮据,还为国企下岗人员找到了一条就业新门路。   黑龙江航运集团因受松花江枯水和货源减少的困扰,主业生产逐年萎缩。面对市场和自然条件的双重制约,他们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寻找创收门路,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2000年10月,他们投入100万元,在不影响嫩江泄洪、通航的情况下,将报废的11艘70米长、13米宽的驳船加固改造,使其首尾相连,在齐齐哈尔的泰来县境内横锁嫩江,搭建了第一艘常年水上浮桥,使被嫩江一分为二的泰来县成为一个整体。2001年,他们又在木兰至宾县摆渡镇之间搭建了一座季节性浮桥,比从木兰绕道哈尔滨去宾县节省了300多公里的路程。去年,该集团又于11月14日在松花江上游肇源县至吉林省松原市之间搭建一座冬季浮桥,这比从松原绕道哈尔滨去肇源县节省400多公里的路程。   三座浮桥的搭建,成为龙航集团抗灾补欠的一个重要举措,加速了浮桥产业化发展。目前,黑龙江航运集团在浮桥方面投放的机动船已达11艘,消化报废千吨级驳船34艘,安置下岗职工400多人。巨大的资金和船舶投入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一短两长”三座浮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集团资金拮据的现状。目前,浮桥产业的年营业收入已占黑龙江航运集团所属各船公司总收入的近1/2。浮桥产业的成功开拓,不仅解决了航运职工下岗的再就业和半年生产半年闲的问题,为航运集团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繁荣嫩江、松花江两岸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