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记者杜中杰、程勇11月9日报道:万猛,连续两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先后被授予“湖北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湖北省杰出青年卫士”、“防汛抗洪督查先进工作者”;36岁开始担任我国惟一设在内地的海事法院——武汉海事法院的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青年专家,武汉大学国际经济法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后,数年来刻苦钻研,笔耕不辍,迎来学术与审判的累累硕果…… 一进万猛的办公室,就能看见办公桌上“宁静致远”的条幅。万猛,武汉海事法院院长,当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这已是第二次了。 潮头逐浪的求索者 2000年7月,36岁的法学博士,此前任湖北高院经济庭庭长的万猛就任武汉海事法院院长。任命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武汉海事法院是我国10个海事法院中惟一设在内地的海事法院,也是我国惟一的内河海事法院,管辖上至重庆兰家沱下至江苏浏河口,全长2600公里的长江干线上五省一市19个主要港口,下设重庆、万县、南通、南京四个法庭,在规范国内国际航运秩序、保障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时武汉海事法院正处于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万猛上任后,立即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新的工作岗位。 “只有充分调动起大家的潜能,才能把法院工作搞上去。”万猛的思路很清楚。上任伊始,他就结合本院实际着手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完善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选任工作。通过以法律专业知识考试和群众民主推荐为基础,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通过严格任前公示,12名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符合条件的海事审判长脱颖而出。这极大地激发了法官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了法官们的危机感。与此相结合,他在全院大力推行审判方式改革,实行审判长责任制,加大了独任审判的力度,强化庭审功能,确保了司法公正,提高了办案效率,公正、高效、及时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比如该院受理的浙江省粮油贸易公司申请诉讼保全扣押菲律宾籍努力轮一案,从立案受理到实施扣押措施总共才5个小时。法官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文明高效的办案作风赢得了当事人的赞誉。万猛说:“我们每年要处理大量的涉外案件,这要求法官们不断提高办案质量,保护好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武汉海事法院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万猛要求法官们“从酒桌、牌桌回到书桌”,并且为全院法官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指定教材,定期考核。鼓励大家出去读书,是万猛积极倡导的。目前,全院在岗学习的有40多人,其中有10多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一股浓厚的学习钻研之风在全院形成。他说:“面对着一个知识更新频繁的社会,每位法官都要有一种危机意识。这种意识逼迫大家不断地去‘充电’。只有这样才能赶得上审判工作发展的需要。未来的法官应该朝着专业化、精英化迈进。” 针对海事法院的专业性,万猛强调在审理涉外案件的过程中,要突出国家主权原则、平等原则,尊重国际惯例,遵守国际公约,树立起我国法院良好的对外形象。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武汉海事法院受理的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呈大幅度增长态势,立案169件,结案142件;涉及英、美、韩、日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外国人选择我国法院管辖的案件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韩国籍“MNBUIL”轮与韩国籍“MT SUN CHEMI 1”轮在公海上相撞,双方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国法院管辖,武汉海事法院立案受理,并由万猛亲自担任审判长审理此案。“双方都选择中国法院管辖,这是对我们海事法院的信任。相信随着我们海事法院国际声誉的提高,类似这样的案件还有很多。”万猛这样认为。 泛舟书海的问学者 万猛有一个爱好:读书。现在,他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要读两三个小时的书。这一点,全院法官们常常赞叹不已:“我们来上班时,万院长早来了。透过门缝还能看见他读书的情景。下班很晚了,万院长屋里的灯还亮着。万院长的学习精神真让人感动。” 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话语,万猛感触很深。正是坚持不懈的学习让他从贫苦的童年记忆中走出,使他过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成为了现实。 1985年7月,万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法律的博大精深,使他如痴如醉。他发奋努力对其中的真谛孜孜以求。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从事审判与研究工作。 毕业工作后的四年,是他将法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四年,也是其在更高的起点上反思和提升的四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几乎每年都要发表10多篇法学论文,其中《审理税务行政案件的几个法律问题》获《人民司法》1990年度优秀论文奖。学海无涯,其乐无穷,对于万猛来说,对知识的追求永无止境。 1991年7月,万猛以优异的成绩考回母校?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国际货币金融法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此后,万猛开始对国际经济法、国内经济法、海商法、民商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特别对英美等国的证券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博士论文《英美证券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英美证券法比较研究的空白,不仅获得了国内专家、教授们的高度评价,连英国皇家大律师、国会议员罗斯·克兰斯也热情赞赏,并欣然作序。读书期间,万猛又回到了阅读的乐园,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其间,他主笔或参与著述了《中国与关贸总协定——著名法学家谈“入关”》、《涉外经济实务与国际惯例》和《国际经济法学》,其中《国际经济法学》一书获得了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毕业后,万猛回到湖北高院搞经济审判。 1996年9月,万猛被公派到英国伦敦大学玛利皇后学院商法研究中心从事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优越的科研条件让他留恋不已,而血热的赤子情怀又让他密切关心着国家的建设。短短一年间,他连续给湖北高院领导、政治部寄回了三份思想汇报。在学术研究方面,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个人专著《英美证券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一书、与指导老师合著的《中国金融市场的法律问题》一书,均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和赞扬。同时对英国的法律制度作了深入的研究,并与当地法律实务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1997年10月,万猛学成准备回国了。这时,英国渣打银行慕名发来了聘书,有意聘任万猛为中国事务法律监管主任,并许以丰厚的年薪和优厚的生活待遇。这一切,都未能迟滞万猛急切的回国之心,他按期回国。万猛这样认为:“我只能谢谢你们的好意,因为是我的祖国培养了我,我只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的法制建设尽绵薄之力。” 1999年4月,他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青年专家。 而今,万猛仍然兼任着英国伦敦国际银行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国际银行与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武汉工业大学教授等职,并受聘担任大型法律文集《通向21世纪的中国法治之路》编委会委员。在学术研究与交流的道路上,他要做的还有很多…… 公正与效率的探寻者 万猛素以工作作风扎实著称。1995年以来,他主审或参与审理各类经济纠纷案件850多件,其中涉外经济纠纷案件320多件,同时还办理涉外司法协助事务50多件(次)。特别是1997年万猛从英国学成回国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审理涉及境内外期货、外汇按金买卖、公司购并、信用证、外汇代理、BOT融资、ADR托管凭证等新型疑难纠纷案件中,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力求公平、公正,维护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1998年,中设(南通)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与英国环球(化肥)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进口化肥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签订后,我方公司申请中国农业银行开出了以英方公司为受益人的信用证。不料英方公司围绕信用证又伪造了一套单证,再将单证连同信用证一起转让给了法国东方会理银行,英方公司随后解散。我方公司发现英方公司的欺诈行为后,立即申请我法院裁定中国农业银行对外止付。我方法院止付裁定下达后,法国东方会理银行随即在伦敦起诉了中国农业银行,英国高等法院作出了我方公司开证行——中国农业银行败诉并不许上诉的歧视性判决。此案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万猛接办此案后,加班加点,搜集、分析英、美、法等国的判例和美国的统一商法典等成文法,反复研究国际商会颁布的信用证统一惯例及相关解释性附则,充分运用国际上公认的信用证欺诈的例外原则,坚持认定我国法院的裁定符合国际惯例,不因英方的歧视性判决而动摇、让步。面对我方有理有据的司法裁定,英方当事人不得不提出了和解请求,主动为我方公司赔偿了全部损失。此案的圆满解决,维护了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捍卫了我国法律的尊严。 保护国有资产免遭流失是人民法院经济审判中的一项重要使命。1998年,铁道部大桥局桥梁机械厂与广东番禺裕泰建筑公司及鞠万年个人因确权及返还财产产生纠纷,一审法院作出判决:300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归私营公司及个人所有。二审中,万猛主持合议反复查阅全案材料,举行两整天的公开开庭审理,从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中正确把握案件的性质,在彻底查清事实、准确适用法律的基础上,作出了撤消原判、还国有资产于铁道部大桥局桥梁机械厂的终审判决。 1995年,万猛主审黄春华诉武汉华富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外汇按金交易纠纷一案。外汇按金交易又称为杠杆式外汇买卖,其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一种新的衍生工具和交易形式,当时国内没有任何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理论学术界也未来得及做相应研究。万猛运用自己的外语优势,通过网上查询和研究路透社即时外汇交易服务特别规则、香港杠杆式外汇买卖条例以及大量有关国际外汇市场的文献,实地到深圳、广州等地走访、取证,综合分析当事人提交的大量中英文证据,认真剖析和理顺交易的众多环节所涉及的复杂的法律关系。在充分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交易惯例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的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对案件作出了公正裁判,维护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秩序,制裁了外汇违规投机行为,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该案的处理模式,为我国法院审理类似案件以及相应司法解释的出台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办案中,万猛不仅能熟练地运用法理,而且还一身正气,不为金钱所诱惑,不因威胁而退却,不因困难而畏缩。案件的公正判决,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他这样认为:“是国家和人民赋予了我们公正审判的权力,我们必须掌好权、用好权,真正捍卫好法律的尊严,不许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提高生命的含金量 1993年7月,武汉连降暴雨。暴雨过后,湖北省高院施工工地有一处两米多深约80平方米的基坑被水淹没。由于地势低洼,连片的渍水使基坑变得无影无踪。18日中午1时许,住在附近的退休工人李寿光不慎掉入水坑,挣扎了几下便沉入水底。路过的万猛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后,迅速赶到现场跳入水中,经几次潜水寻摸到落水者后,三次奋力顶托,才将落水者推了上来,并随即对其实行急救。当落水者脱离危险后,其亲属寻找救命恩人时,万猛已悄然离开了现场。为此,省高院为万猛记予个人三等功一次,并号召全省法官向他学习。 1999年8月8日上午9时左右,从重庆办事回来的大冶市某公司负责人王远谦夫妇提着一只装有1.8万元和重要资料的密码箱,在武昌车站上了一辆开往大冶的班车。当班车从丁字桥路拐上楚雄大道后,四名歹徒拦乘上车。车走了不到10分钟,两名歹徒突然叫停下车。就在此时,车上另外两名歹徒抢过王远谦夫妇俩手中的密码箱扔出窗外,并紧跟着跳下车同先下车的两名歹徒一起提着密码箱往省图书大市场方向逃走。王远谦夫妇紧追歹徒不舍,大喊:“歹徒抢东西啦,快抓歹徒啦!”正从图书市场购书回家的万猛听到喊声后,立即停止脚步,瞅准一名跑在前面的歹徒,不顾一切地扑上去一把将其死死抱住,并堵住了第二个歹徒的去路。歹徒气急败坏地对他乱打乱踢,但万猛毫不畏惧,勇敢地同歹徒展开了搏斗,并掏出法官证告诫道:“老实点,我是省法院的!”此时,王远谦也将另一名歹徒抓住。另两名歹徒提着密码箱逃往图书大市场。见此情景,万猛赶紧拿出手机拨打110报警。几分钟后,武汉市公安局33号巡逻车赶到了发案现场,制服了歹徒。被劫乘客感激万分。在现场办案的巡警称赞说:“多亏了万猛同志,他为破案起了关键的作用。”事后,有人问万猛:“抢劫犯身上有凶器,为达犯罪目的是不计后果的,你当时不怕吗?”万猛淡淡地一笑,说:“遇到这种事,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冲上去,何况我是一名法官,哪儿能想那么多呢?”1999年10月,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其“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坐在万猛的对面,真的很难相信面前这个身高仅1.61米、谈吐如此温和的汉子竟有如此的能量与胆量,然而这一切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万猛微笑着告诉记者:“我们是法官,是正义的化身。同歹徒作斗争是我们的责任,保护群众的安全是我们的义务。” 1998年7月18日,万猛受省委指派,带领防汛抗洪督查组进驻沙市农场防汛指挥部。此时,万猛的妻子正处在高龄初孕之中,且已生病卧床一月有余。万猛将生病的妻子安排在岳母家中后,即奔赴抗洪第一线。只是在疲惫的间歇,他才打个电话安慰、鼓励也在牵挂着他的妻子。督查组所负责的“盐卡”段是省防指的督查重点。万猛为了确保自己负责的险段万无一失,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晚上都要巡堤排险。7月21日,当长江第三次洪峰气势汹汹地来到“盐卡”段的时候,万猛不顾因感冒而发烧、淌着鼻血的身体,不顾同志们的劝阻,深夜仍徒步巡查在大堤上,一直坚持到洪峰通过。防汛抗洪任务结束后,万猛所负责的督查组被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评为先进督查组。他个人也被评为防汛抗洪督查先进工作者。 危难之时显身手。万猛用实际行动在人生的里程中书写了一系列光辉的记忆。他相信总有一种正义与良知让人感动不已,总有一种崇高与不凡让人留恋向往:“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社会的正义与安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我只是在尽我的一份责任。”他这样说。2000年7月,万猛荣膺“湖北省杰出青年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