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测绘为航运安全“保驾护航”

2002-12-23
浏览量 :483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提起海事测绘,可能了解的人不是很多,但许多人都知道早在600年前,我国就有了《郑和航海图》,这是中国现存最早、最详尽的古代航海图,开创了世界上使用航海图的先河。   海道测量是航海安全的基础,海上运输是一个极具风险的行业,完善的航海图书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先决条件。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船舶就是由于海图资料不全而触礁沉没的,这一事件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海道测量的发展。中国的海道测量真正的起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据交通部有关权威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的海事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在沿海港口、航道开展海道测量,编绘出版官方航海图书,同时通过应急扫海测量和通航水域调查测量,为通航管理和经济建设提供测绘技术支持。     船舶必备航海图书   航海图书海事测绘是船舶必备的法律文件之一。国际海事组织《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规定,“所有船舶应配备其计划航线所必需的和最新的海图及航海出版物”;同时该公约又规定开展海道测量,出版官方航海图书是缔约国政府应承担的国际义务。航海图书测绘是国家公益性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海事局目前周期性地更新出版290多幅各种比例尺海图,以及引航图集、潮汐表、海图改正通告、港口资料等,覆盖我国沿海60多个开放港口和重要水道,深受船舶驾驶人员和港航管理人员欢迎。特别是长江口地区,由于航道经常变迁,上海海事局每季度更新测量一次,发现浅点及时扫测,保证了上海港的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长江口航道水深。广东海事局与香港海事处定期交换海图资料,提高了粤港两地航海图书的完整性。   近年来,为了适应航海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海事测绘部门积极应用卫星定位、多波束测深、电子海图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了我国航海图书数字化测绘水平。还在上海成立了电子海图中心,按照国际标准开发制作了全国沿海电子海图,为智能航海、港口建设和安全管理提供数字化信息平台。     测绘信息应用越来越广   为实现“沿海航标亮起来、通航秩序好起来、水上事故降下来”的目标,近年来,中国海事局结合“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加大了通航环境的整治力度,测绘工作为通航管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逐年加大。   在长江口整治和上海港建设中,海事测绘队伍经过严格细致的探测,证实外高桥危险区为数量众多的条石和硬泥块,从而摘除了几十年无法弄清的危险帽子,为建设外高桥新港区、加快上海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在珠江口通航环境整治中,广东海事局通过对新辟锚地和航道等重点水域进行扫海测量,清理海底的疑存障碍物,为科学调整海域功能,合理划分通航路线提供了服务。   随着海事测绘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测绘信息的应用越来越广。中国海事局制作了大量专题挂图和电子海图供各级海上搜救指挥中心、海上交通管理和船舶引航使用。中国海事局建立了电子海图基础上的海事地理信息系统,将为通航管理、航标、海洋溢油监测、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建设等提供高科技的信息平台,促进海事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海上搜救不可缺少的力量   目前,应急扫海测量已纳入海上搜救应急反应程序。海事测绘队伍以设备精、技术好、作风硬、纪律强等优点,逐步成为我国海上搜救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在海难搜救测量中,海事测绘队伍快速反应,“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献给社会”。近年来,相继在老铁山、黄浦江、珠江口等海域及时测量突发海难事故的沉船、沉物,保障了重要水道的安全畅通。   在今年大连“5·7”空难处理中,天津海事局利用先进的卫星定位和水下探测设备,快速准确地测定了收音机残骸位置,配合搜索“黑匣子”,为搜救打捞和尽快恢复大连港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受到交通部表彰。    小资料:  海道测量和航海图书是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海区的航海图基本上是由英、日、法等国在强权入侵中测绘出版的。中国现代海洋测绘的真正起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的合法席位和活动,中国的海洋测绘工作开始走向世界。20多年来,交通部代表中国政府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和国际航标协会(IALA)的框架内,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事务和地区性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55年5月,交通部在广州成立了第一支海港测量队,拉开了我国民用航海图书测绘的序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海事管理体制的逐步理顺,测绘工作由单一的港口航道测绘发展为以航海安全为中心的海事测绘。目前已经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0多名,装备现代化的测量船艇14艘,固定资产近2亿元,年平均测量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出版海图100多幅。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