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航运为经济提速

2002-10-18
浏览量 :626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珠江水系“一横(西江航运干线)一网(珠江三角洲航道网)”是全国内河航运建设重点“两横一纵两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五”期是珠江水系内河航运建设投资最多、投资面最广、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从“六五”开始,珠江水系开展西江航运主通道建设,近十年共投入航道建设资金43.1亿元,建设了以珠江水运主通道和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为主的2419公里内河航道。   珠江三角洲多起点、多层次、向海外呈扇形放射的航运发展格局形成。目前,贵港1500吨级船舶已经建成下水,2000吨级船舶也正在建造中。珠江水系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由1992年的1.26亿吨和143.47亿吨,增长到2001年的2.01亿吨和243.9亿吨,年递增5.3%和6.1%。水系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由1992年的0.57亿吨增长到2001年的2.34亿吨,国际集装箱以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2001年内河吞吐量达371.3万标箱,珠江内河集装箱运量占全国内河集装箱运量的70%以上。     珠江三角洲发展为龙头   在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和西江经济走廊,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21%的速度递增,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4.5%。特别是东平水道航道整治完成,江苏、浙江和渤海湾一带江海轮穿梭于此,日平均船舶通过量达到2000艘次,已成为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2001年货运量达到4100万吨。   西江航运主通道千吨级航道的建设,提高了西江水运主通道航道通过能力,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沿江及其辐射带发展了一批如石化、电力、建材、制糖、轻纺、食品饮料、电子等高耗能、大运量的工矿企业和各种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专业运输方式。在广东一位从事油运的企业老板说:“南庄及其附近等乡镇拥有1000多条现代化的陶瓷生产线,成为我国最具规模的建材专业生产镇,其中超过90%的燃料油、95%原料陶土和35%的建材产品运输是通过专业油运和专业建材水运企业完成的。”   珠江三角洲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这其中水运大通道的建设和航运的发展功不可没。同样,水运大通道为广西贵港实施“以港兴城”的战略创造了条件,使贵港港成为珠江水系内河枢纽大港,年吞吐量达600万吨。     广东落实扶助航运政策   广西走出航电结合新路   珠江水系内河航运不断探索,各省(区)在政策和投入上都加大了对航道建设的扶持,尤其是水运主通道的建设,开创了内河航运发展的新模式,。   广东省人民政府根据省人大决议,提出“九五”期间发展西江下游3000吨级海轮航道等七条航道,并决定在交通建设规费中每年安排2亿元用于航道建设,航道开发建设沿线市、县地方政府按不少于总投资额的10%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   由于省政府落实了扶助航运的政策,又有了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促进了“九五”期间广东省内河航道的大发展,使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初具规模。为在2010年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广西自治区通过“航电结合”拓宽了内河航道建设思路。在西江航运干线桂平、贵港航运枢纽建设的同时,开发水电资源,打破了交通部门的航运梯级开发中只建通航设施,不建电站的传统,贯彻“航电结合,多方筹资,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方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不仅改善了航道条件,而且使内河航道有了一定的“造血”机能。桂平航运枢纽,国家投入2.85亿元建设大坝和船闸,广西交通部门贷款9700万元用于电站建设,装机4.65万千瓦,年售电量231亿千瓦时,用发电利润和部分折旧还贷,经过9年于2000年还清本息,从2001年起,每年可积累2000万元用于航运建设。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