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变“和局”,当庭化解!

2025-05-19
浏览量 :68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喂,110 吗?我要报案!有人假冒我公司,在这里骗钱呢!”在庄严肃穆的法庭上,原本就剑拔弩张的气氛被这愤怒的吼声瞬间点燃。被告英某公司的代表涨红了脸,双手颤抖着拨通了报警电话,眼中满是愤怒与不甘。

时间回到5月15日,广州海事法院法庭内气氛凝重,一场关于跨境电商物流的官司正在激烈上演。原告蓝某公司一脸愤懑,起诉被告英某公司拖欠货物运费;而被告英某公司则满脸委屈,坚称自己早已付清款项,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随着庭审的深入,真相如同拼图一般,在双方激烈的质证与对峙中逐渐拼凑完整。原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是一个名叫李某的“幕后黑手”,在这两家公司之间玩起了“一手托两家”的危险把戏。

李某先是找到英某公司,递上蓝某公司的营业执照,表示能以优质服务为英某公司运输货物到美国。与此同时,李某又马不停蹄地找到蓝某公司,拿出了英某公司的营业执照,声称英某公司有大量货物需要运输到美国,且愿意出高价。蓝某公司见有生意可做,也没多想,便欣然应允。

就这样,蓝某公司与英某公司一直蒙在鼓里,以为彼此就是真正的合作伙伴,进行着生意往来。英某公司按照约定,将托运货物的所有运费如数付给了李某;而蓝某公司也完成了货物的运输任务。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一切不过是李某自导自演的一场骗局,他从中赚取高额差价,赚得盆满钵满。

直到开庭当天,当双方在法庭上针锋相对,将合作过程中的细节一一摆出时,才如梦初醒,发现自己竟然被同一个人耍得团团转。英某公司得知真相后,愤愤不平,自己明明已经付清了运费,却还要被蓝某公司告上法庭,这口气怎么也咽不下去,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愤怒报警的一幕。

很快,公安民警赶到了法院。在详细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民警经过慎重调查,认为这起案件虽然看似复杂,但本质上属于民事纠纷范畴,不符合刑事立案的条件,决定不立案处理。

 

争议依旧悬而未决,矛盾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一触即发。法官们深知,这起案件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不仅会让两家公司的利益受损,更可能影响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的稳定与和谐,于是迅速组织各方进行调解。

调解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各方对合同主体、运费金额以及货物损失的赔偿等问题都存在巨大争议,谁也不肯轻易让步。

在调解会上,承办法官先让各方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指出李某是纠纷源头,但蓝某、英某公司合作中也有疏忽,如未严格核实对方身份。法官从法律角度解释合同关系与责任划分,让各方明晰自身角色与责任,并耐心倾听各方委屈。随后,法官采用“背靠背”方式分别沟通,对蓝某公司强调和解可尽快拿运费、避诉讼消耗;对英某公司劝其从长远考虑,和解利于维护声誉与未来合作;对李某严肃指出错误后果,强调积极担责才能争取从轻处理。

 

在法官们的多轮沟通协调下,李某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向蓝某公司支付运费。而对于英某公司因货物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损失,蓝某公司也表示愿意从运费中予以抵扣。最终,蓝某公司撤回对英某公司的起诉,并与李某签订和解协议。

那一刻,法庭内的气氛终于缓和了下来,双方代表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场长达数月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该案件的成功调解,展现了广州海事法院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担当,如暖阳驱散阴霾,彰显司法公正之力。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