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7日,第三十三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以“新理念·新格局:法治化营商环境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参加论坛。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线上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法学会会员部主任吕兴焕宣读论坛获奖表彰决定。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姜滨现场致辞。广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谢晓丹出席并讲话。
此次论坛设置1个主论坛和4个平行分论坛。主论坛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软实力”为主题,分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法学院院长王轶教授(线上),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石佑启教授,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罗培新教授(线上)作精彩主旨演讲。4个分论坛分别围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法律保障与反垄断规制”“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的法律保障”“涉外法治体系建设与制度型开放路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及法律应对”展开。
我院王玉飞副院长在当天下午的“涉外法治体系建设与制度型开放路径”平行论坛上发表了“新冠疫情常态防控下的国际海员权益保护——广州海事法院依法处理‘天使力量’轮的实践经验”的嘉宾演讲。王副院长在演讲中指出,广州海事法院加强针对疫情影响涉及国际海员合法权益案件的审理,严格按照我国涉外法律和缔结的国际公约,积极推进涉外法治和国际法治的互动与交融,服务保障“一带一路”与“双区”建设,有效维护了国际海员的正当合法权益。
王副院长在演讲时以希腊籍“天使力量”轮案为视角,介绍了我院对涉国际海员纠纷案件的六大司法保障措施。一是发挥能动作用,精准援引国际公约。二是深化联动机制,推动实施第三方安全托管服务。三是携手“云司法”,精准服务外籍当事人。四是彰显司法温度,给予外籍当事人人文关怀。五是加强诉讼指引,帮助外籍当事人依法维权。六是保障程序正义,规范外轮的扣押与拍卖程序。
我院研究室骆振荣同志全程参加了论坛的有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