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日,以“国际商事调解: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为主题的第四届“前海法智论坛”在深圳召开。本次论坛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和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第一巡回法庭、第一国际商事法庭、 “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以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导论坛的举行,论坛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法学会、深圳市司法局和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主办,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中国贸促会深圳市委员会和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承办。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罗东川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罗副院长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法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要深刻认识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意义,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坚持国际眼光,为打造“法治城市示范”领先地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制度、不同模式相结合的优势,加强粤港澳司法交流合作,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地。要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挥中国国际商事法庭和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的优势,支持大湾区内仲裁机构、调解组织的深度合作,打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首选地。
本次论坛共设有4项议题:一是国际商事调解的最新发展与实践经验;二是国际商事调解在中国;三是调研成果发布;四是“三驾马车”:诉讼、调解、仲裁的选择与互动。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王淑梅在论坛上作了主旨演讲。她指出,中国国际商事法庭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成立,目前在深圳、西安设立了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已开始实质性运转,已受理13宗案件,审结5宗,初步建立了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平台。下一步,中国国际商事法庭将努力迈向国际商事争端解决舞台;完善国际商事法庭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适时扩大专家委员的规模;建立外国法律数据库以及域外法查明信息库。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龚稼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司长郑若骅等来自法院、行政机关、法学会、企业代表以及中国、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内外商事仲裁机构、商事调解机构代表共200余人参加论坛。我院研究室主任倪学伟、深圳法庭副庭长李立菲、深圳法庭四级高级法官平阳丹柯应邀参加论坛,并旁听了11月3日在深圳市盐田区法院举行的“2019普通法裁判思维研修班模拟法庭”对一宗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