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干警综合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更好地为审判执行中心工作服务,加快推进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排头兵建设步伐,我院与厦门大学联合举办干警综合素能培训班,并于2019年5月13日至18日进行了第一期培训。
此次培训(第一期)时间不长,但课程内容丰富,学习氛围浓厚,学员严守纪律。一是在课程设置方面,既有理论的系统学习,如集美大学法学院郑贤宇副教授讲授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有实践的问题剖析,如厦门大学法学院张榕教授讲解了我国司法的挑战与机遇;既有宏观层面的启发,如厦门城市党建学院特聘客座教授陈易霖讲授了大数据时代下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也有微观层面的把握,如厦门大学法学院朱晓勤教授分享的实施国家海洋战略过程中的争端案件,厦门大学法学院肖伟教授以案例为切入分析了海运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救济问题;既有课堂的教学和讨论,又有实地的参观和面对面的问题探讨。二是此次培训地点厦门大学于1921年创办,是国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 ”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依山望海,环境优美,随处都是青春的气息、学习的氛围,让人随时有一种“与知识谈一场恋爱”的感觉,教授、学者们的授课、启发,更是让人有了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渴望。三是我院的30名干警能够按照培训班班委的要求,遵守纪律,确保安全,按时上课,认真学习,相互交流,增进友谊。培训期间,无一人迟到、旷课、早退,无一人违反作息要求和培训期间纪律,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通过课堂授课、座谈交流、问题讨论、实地参观等,在理论灌输、思想碰撞、经验共享、问题析辩中,学员均学有所获、受益颇多。一是用理论武装了头脑。此次培训,集美大学法学院郑贤宇副教授讲授的《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内容和体系进行了系统讲解,让学员对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任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陈易霖教授讲大数据时代下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开拓了学员大数据时代下的创新思维和视野,坚定了对未来克服生产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信心。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教授引导,学员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也更加坚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信心与自觉。二是培育了阳光心态。培训班第一堂课即是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戴小力副教授讲授的《压力管理与阳光心态》。戴教授的25个压力问题小测试,让学员对自身存在的压力有了直观的认识。戴教授讲授的压力管理策略,为学员自我减压、以积极和阳光的心态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既提供了世界观,又提供了方法论。三是增进了交流与友谊。培训期间,培训班学员通过到厦门海事法院进行了参观和座谈,与青岛海事法院同班培训的学员进行交流,加强与厦门、青岛海事法院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工作做法,互有进益。而课余之时,同事之间的交流,说说生活中杂闻,也是一番情趣。短短几天的远离尘嚣,学员在交流互动从他人身上汲取营养与能量。四是进一步培育了爱国主义情怀。厦门大学由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培训期间,学员慕名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进行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在现场参观过程中,学员感受到了“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为国为民、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也激发了学员立足岗位、干好本职的那份责任与担当。五是增强了本领恐慌意识。通过培训,学员看到了自身综合素能与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之间的差距,学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认真梳理自身的知识储备,找出短板和急需,用心学习,提高服务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