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新丝路 广州要做最重要贸易枢纽

2015-03-30
浏览量 :374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国家战略:

  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广州布局:

  把加快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建设作为广州今年改革开放的头号工程,用好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试点政策,加快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南沙新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 航运中心

  国家战略:

  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

  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  

  广州布局:

  抓紧制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国家战略:

  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   

  广州布局:

  着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地,增强广州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快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建设:南沙重点发展航运物流造船等产业

  根据路线图,广州等沿海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广州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排头兵,集聚了资源优势。记者获悉,今年南沙将启动60平方公里自由贸易试验区7个片区的建设工作,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南沙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广州市发改委透露,广州成为 “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南沙新区将是重要战略支点,广州将以重大平台建设为抓手,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

  目前,广州抓紧制定“十三五”规划,从“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大战略出发,科学谋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加强与国家和省的规划对接,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的规划。主动对接落实 “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南沙自贸试验区和其他开放平台建设,协调推动珠三角一体化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提高开放合作成效。推动南沙深入参与国家海上丝绸之路跨区域合作交流项目。

  按照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部署,南沙将重点发展航运物流、造船、海工设备、海油等产业。记者发现,南沙的重点项目中不乏与港口物流建设有关的项目,投资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包括南沙港区远洋码头工程、邮轮码头综合体一期项目,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集装箱码头四期工程、宝钢南沙物流基地等,总投资额合计超165亿元。南沙国际邮轮码头综合体一期项目建筑面积约49.98万平方米,建设1个10万总吨和1个22.5万总吨的邮轮泊位和航站楼,建成集大型邮轮码头、航站楼、主题酒店、商务中心及高端品牌免税商场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项目预计总投资额高达70亿元。

  努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优化港区布局 加快制定三年计划

  “一带一路”路线图指出,各方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广州港务局人士介绍,广州正借力南沙新区建设和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建设,努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推动港航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目前,广州正加快制定《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2015—2017年行动计划》,努力构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广州提出,将优化港区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南沙港三期和四期工程、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黄埔港疏港大道、南沙疏港铁路以及江海联运码头、邮轮母港码头等重点项目,高水平高标准推进黄埔临港经济区建设。建立完善集疏运体系,积极开辟国际班轮航线,合理布局建设内陆无水港网络,推进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规划建设航运物流集聚区,发展大宗商品贸易,强化国际中转、航运交易、航运租赁、航运金融服务等功能。密切与国内外各航运中心的协作,建立与各类世界级航运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提升广州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整合配置能力。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锦龙表示,以广州港为核心载体,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不断提升高端要素的集聚、辐射和配置能力,将对发挥广州市在华南地区城市中大交通枢纽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广州对外开放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广州港以南沙港区为核心,不断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和优化港口服务功能,推进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开发,已形成较好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基础。

  强化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广州前往“一带一路”地区航线增加

  随着“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的正式实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枢纽功能将得到强化,空中的“广州之路”也将越来越广阔。昨天开始的夏秋新航季里,广州前往“一带一路”地区的新航线越来越多。

  总部位于广州的亚洲最大航空公司南航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的逐步明晰和实施,基础建设之一的交通运输业将首先迎来发展的新契机。乌鲁木齐、喀什、比什凯克、莫斯科、第比利斯、阿姆斯特丹……这些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它们同时也是南航的重要枢纽或航点。今年,这个名单还将不断增加:内罗毕、万象、甲米……南航已经计划开辟这些重要航线,将广州与这些“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连接起来。

  面向非洲大陆,南航计划于今年8月新开广州前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直飞航线,每周一、三、五共3班。此前,南航已于2014年开通深圳-毛里求斯往返航线,目前为每周2班。东南亚航线方面,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南航计划新开广州至越南芽庄,泰国甲米、苏梅,老挝万象等航线,新开深圳至泰国曼谷和甲米航线,加快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新的航季,南航的航线网络将覆盖东南亚20个目的地,每周航班300余班。在欧洲方向,从5 月21日起,南航计划恢复广州-乌鲁木齐-莫斯科航线,每周4班。加上广州飞往巴黎、阿姆斯特丹、伦敦,广州-长沙-法兰克福,广州-武汉-莫斯科,北京-阿姆斯特丹、北京-乌鲁木齐-伊斯坦布尔,南航在欧洲地区的航线达到8条,航班每周45班。

  广州优势

  广州港早在唐宋时已是世界著名港口

  国家三部委近日联合发布“一带一路”规划,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的广州,如今再度走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可以在广州的南沙港自由进出,快船半个小时到港澳……广东凭海而立、因海而兴。既有千年商都的商贸传统,也有自贸试验区的新优势,广州的目标是打造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最重要的贸易枢纽。

  回眸过去,历史上的广州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港口和贸易中心之一。考古研究发现,两千多年前,广州已经初步形成了水上货物运输、船舶制造等港口产业,与国际有频繁的海上通商活动,其航线的扩展由东南亚开始,再到中东、欧洲、非洲,最后通到美洲。唐宋时期的“广州通海夷道”,曾是世界最长的远洋航线;明清时期,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有3条航线。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全球著名的港口。

  改革开放之后,港口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广州率先引进了市场经济体制和多种经济成分,1984年成立的广州开发区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了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并依托广州港新港码头和西基码头进口企业所需的大宗原材料、燃料,出口产品销售国内外。30年来,依托港口,一大批临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石化、钢铁、造船、造纸、汽车、粮油加工等产业板块尤为明显。

  进入21世纪,广州港发展重点转向南沙港区,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大型集装箱泊位12个。2013年南沙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32万TEU,跻身世界单一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前列,国际前二十大班轮公司均有在广州港开展业务。

  以南沙港区为依托,2005年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设立,2008年中国第9个保税港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获准设立,进一步增强了广州这一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完善了广州港的功能,提高了综合竞争力。

  专家表示,纵观历史长河,像广州这样依托港口经久不衰、两千多年来都保持旺盛活力的商业都市,在全世界范围都极为罕见。

  广州动作

  全力推动建设沿线国家港口城市联盟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广州是从未关闭过的对外通商口岸,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如今,广州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展览中心地,每年举办广交会及各类内外贸展会,2014年外贸进出口额达1306亿美元。同时,广州又是国内最重要的商品批发中心和专业市场集聚地,有15个批发市场集群和669个单体批发市场,2014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达48702亿元人民币。

  上星期,包括南沙在内的广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获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对外开放又添新优势,“千年商都”正向着“现代商都”跃升。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到,要充分发挥广州南沙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广州已经把“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建设视作城市发展的两大机遇。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广州全力推动建设沿线国家港口城市联盟,发挥广州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以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中新知识城为依托,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者在广州投资高端产业,以广州为基地拓展中国业务。

  在“走出去”方面,广州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计划等国家战略,鼓励更多有实力的广州企业到东盟、非洲等地投资基础设施和经贸园区,承包建设工程,拓展新兴地区市场。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把广州打造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最重要的贸易枢纽。

  战略机遇

  促进中国资本外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

  未来的“一带一路”将如何发展,对投资人有哪些机遇,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博鳌亚洲论坛上,嘉宾们进行了热议。

  未来30年消费力占世界一半

  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表示,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涵盖40亿人口,总GDP量达20万亿。预测是在未来30年里面,世界上大概会有一半左右的消费能力会体现在“一路一带”国家。可看看丝绸之路,它其实是把发展中国家有效地连接在一起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而在中国、东盟国家、印度、非洲国家,新兴的中产阶层确实给厂家们带来了非常大的需求市场。

  人民币需求会越来越大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则表示,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下,对贸易和人民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多。香港有高效的结算系统,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香港也能够给参与“一带一路”的公司提供很好的机会。他还表示,香港的融资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力量不断上升,这些力量能够帮助实现“一带一路”战略。

  梁振英说,香港在抢占“一带一路”商机方面已经准备好。“中国内地20%的贸易是通过香港发生的,香港未来也会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内地公司走出去。”

  跨国公司市场整体化了

  印尼前贸易部长冯慧兰表示,跨国公司和投资人肯定不想把产品卖到单一的市场,而肯定想卖到整体市场,“一带一路”有望通过利用当地不同劳动力的成本和自然资源,实现区域发展,使生产更加高效,让几十个国家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供商家们不断地“开采”。

  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也表示,各个跨国公司,包括联想、华为和以内需为主的跨国公司能够扮演更大的角色,起更大的作用,“会有一个溢出效应”。

  资本走出去大有可为

  胡祖六表示,目前的丝绸之路基金提供量已经可以达到400亿美元,而亚洲在2010年~2020年基础设施需要8万亿美元的投资。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一带一路”并非政府走出去,而是资本走出去。中国帮助“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后,将会有钱买更多的中国商品。

  专家建议

  东南亚市场最大 不容错过

  广州要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应该从哪些领域发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把海上新丝路沿线各国分为三个航段进行分析。在东南亚航段,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贸易额在5年内增加了近一倍,超过4000亿美元。他认为:“东南亚航段的贸易仍有潜力可挖。”以中国出口量最大的机电产品为例,需求头三位都是东盟国家,依次为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先进制造业是广州重点发展的产业,东南亚市场不可错过。

  力推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中大教授毛艳华建议,可以借力“一带一路”推进金融创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战略。“广东是贸易大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广州毗邻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与东南亚地区贸易往来频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联系密切,这些都是南沙金融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人民币回流方面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广州发展海空联运有优势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教授张婕姝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隐藏着非常巨大的商机。广州港在未来15年当中有望成为珠三角最具成长潜力的港口,发展速度会非常快,经济辐射范围会更加广。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也把空运中心建设放在考虑范围内,广州本身也是空运大港,广州发展海空联运是有优势的。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