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陈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6月20日就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焊缝钢管反倾销案作出最终裁决,一致认定涉诉产品未对美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损害威胁。 帮助中国企业在此案中胜诉的威凯平国际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今天在这里表示:中国出口企业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外国法律环境和产业状况,制定适当的出口战略,这样将避免大量针对自身的反倾销诉讼。 威凯平事务所的诺维克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受到的损害也最大。中国企业在加强应诉意识的同时,也应改变过去只顾出口,不顾研究的做法,争取掌握全面、详细的海外市场、法律、产业和相关配套环境的有关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诺维克说,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预防与应诉同样重要。他说,不同的国家有各自独特的法律框架、运作方式以及不同的产业状况、市场结构和政府决策模式。如果出口企业不考虑到这些生产环节以外的海外因素,只顾一味出口,那么很容易引起别国相关产业的反倾销诉讼,并在以后的调查和裁决中处于不利地位。 威凯平事务所的高级顾问麦克海补充说,这就如同家乐福集团到中国办连锁店,也需了解中国相关政策和行情一样。他说,出口商品到美国的企业,应着重了解美国相关产业的利润率、就业情况、产量和资源利用率等要素,制定适当的价格战略,合理安排好出口数量在时间段上的分配。 麦克海说,同类产品应尽量避免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激增,要注意缩小和当地产品在价格上的过大差距。中国企业行会、协会应进一步发挥协调和沟通作用,帮助企业规范出口行为,建立预警机制。 谈到如何打赢洋官司,诺维克说,同行业企业在加强协调与合作的前提下,应聘请经验丰富的律师,这将成为取胜的重要保证。由于此类诉讼涉及金额大,牵涉到外国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复杂因素,专业人士的参与和咨询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点已经从最近中国公司胜诉的几个反倾销案例中得到了证实。 在焊缝钢管案结束后,威凯平律师事务所目前还在代理中国轴承行业应诉美国对中国轴承的反倾销案。据了解,曾经参与中美世贸组织谈判的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女士作为这家律师所的资深律师,也在为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作出积极努力。巴尔舍夫斯基表示,她对轴承案的胜诉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