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获允诺推迟实施航运新标准

2011-07-14
浏览量 :350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国际海事组织(IMO)本周正在伦敦总部召开为期5天的闭门会议,重点是讨论并建立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包括通过强制性的排放控制区和船舶效率标准,以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

    本报记者从三个不同权威信源处独家获悉,虽然目前最终会议结论尚未作出,但协议要点可能包括:鼓励更有效的船舶设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船舶额定效率;数年后,这些标准将进一步收紧。

    与此同时,该标准在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实施将推迟,但其它国家则保留权利,以防止那些尚未实施相关减排标准的国家船只入境。

    “我认为这是今年到现在有关应对气候变化最大的好消息。”一位参加此次闭门会议的人士7月12日对本报记者评论说。

    随着全球集装箱船、油轮及游轮等按照修正后的标准实施这项减排计划,全球碳排放量有望减少3-4%。目前IMO的船舶能源效率管理计划和能源效率设计指数都是自愿性的。

    据上述人士向本报披露,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是减排议案的积极推动者。他们呼吁引进下一代船舶设计标准,鼓励各国采用那些有助于提高效率和减少废气排放的新船能源效率设计指数和船舶能源效率管理计划。这包括更高效的船体、余热回收系统等。

    以中国和巴西为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努力游说,反对让发展中国家采取同一标准。这一立场也得到了南非支持。

    这次会议是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第62届年度会议。65个海洋保护环境委员会协约签署国原本可能定于7月12日投票表决,发达国家旨在成功推动该项减排议案获得多数票通过。

    不过,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声音,让两个阵营最终不得不坐下来,寻找妥协的解决之道。

    IMO对外关系主任布朗(Natasha Brown)对本报表示,经过充分讨论后,预计会议工作组将在7月14或15日起草有关决定的报告并在全体会议上通过,下周初可公布部分细节。

    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目前仍处于冻结状态,欧盟一直寻求多方推动碳减排进展,包括在航运业实施全球性的碳减排协议。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拉斯(Siim Kallas)和气候委员赫泽高(Connie Hedegaard)稍早曾专门会面商讨这一问题。卡拉斯明确提出,希望2012年前国际海事组织能找到一个减少船舶碳排放的解决方案。

    前述与会人士向本报表示,从会议讨论情况看,欧盟成功调节温室气体排放的愿望恐难圆满达到,而保留防止那些尚未实施相关减排标准国家船只入境的权利这一项,又可能导致欧盟继征收航空业碳税之后,再次面临来自非欧洲国家的法律挑战。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