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1.3亿票据诈骗案水落石出 系内部勾结所为

2003-11-10
浏览量 :428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中新网消息 工行华信1.3亿票据大案引起业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记者近日从工行郑州华信支行获悉,目前工总行的调查已经结束,但还未得出最终结论。同时,公安系统已经着手调查华信。该行行长和两个副行长已经停职并限制工作,目前由主管会计的副行长主持工作,但该行正常业务已经基本停止。巧合的是,工行华信支行1.3亿票据大案被媒体曝光之时,恰逢工行上海票据营业部成立一周年。11月8日,工行在京召开了“票据市场和票据业务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票据研究会年会”。会上,票据业务发展中的问题、风险以及防范无疑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风险难以防范   在工行乃至全国的票据发展史上,郑州华信支行占据了重要的一页。华信是工行票据业务的发源地,工行上海票据中心的发起和创建也得益于华信票据业务的发展。同时,华信也为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发展输送了一大批人才。   票据同时为华信带了丰厚的收益。在郑州,业内人士都知道工行这家小小的支行效益不错。“做票据就像生意一样,收益相当可观”,一位熟知华信运做的朋友称。然而,高收益必定带来高风险,在华信历史上,一直都是动荡不安。其前任行长就因某种问题而遭遇了“双开”,开除党籍和公职。   除华信之外,在我国票据市场上,利用票据套取银行资金的行为时有发生。此次工行1.3亿元的票据大案属于其中一种情况:内部人勾结做案。据悉情况大致如此:建行珠海分行丽景支行为某企业金额为5000万元和8000万元的两张商业承兑汇票作贴现。随后,建行丽景支行将这两张商业承兑汇票转贴现到工行华信支行,在扣除转贴现利息之后,建行丽景支行从工行华信支行获得了1.3亿元左右的资金,并承诺在票据于8月份到期后从工行华信支行回购。但实际建行并未向该企业发放资金,建行丽景支行行长参与作案,造成贴现假象,导致华信1.3亿资金被套。   除此之外,企业和企业相互勾结,编造虚假贸易合同,套取银行资金;不法分子通过票据造假,从银行骗取资金等案件时有发生。   据悉,近几年来,违规办理票据,票据诈骗案呈现上升趋势。工行资金营运部总经理徐志宏表示,目前,票据诈骗案呈现出从承兑、贴现向转贴现、回购环节延伸的趋势。   徐志宏认为,四大原因导致问题的频频发生:贷款增长乏力,导致票据业务超常规发展;监管政策不到位;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更多关注货币市场,没有关注票据市场的传递性;商业银行竞争过度,风险控制能力差。 工行居市场龙头   票据对于企业和银行有着非常的吸引力,这吸引力造就了我国票据市场近年来的大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票据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具有融资成本低、周转快、风险小等特点。在现在银行普遍惜贷的情况下,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票据成了企业融资的上佳之选。   同时,对于银行来说,可以通过票据业务收取保证金,收取贴现利息和手续费,带来客观的收益。和贷款风险相比,票据风险具有短期性、有限性、易暴露性、可以转嫁等特点,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它转嫁风险。另外,再贴现率远远低于再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从央行获得利息较低的资金支持。   央行发布的《二○○三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用“迅速发展”评价了我国目前票据市场的状况。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