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新型船艇成为时尚消费品 受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的邀请,中国船艇制造业的5个厂家代表一行共11人,最近前往日本,先后参观了东京国际船艇展览会,考察了日本影响较大的3个FRP船厂。几天的考察下来,中国厂商不禁被东京船展的火爆气氛、浓厚的日本游艇文化以及日本船厂的竞争实力所震撼。 浓郁的游艇文化 每年一次的东京国际船艇展览会,于新春2月召开,地点选在亚洲规模最大的东京国际会议中心。今年的展会由于受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是历届规模最小的一次,但较上海国际船展,东京船展是上海船展规模的10倍以上。参展商家均为FRP船厂、发动机厂商、配套件供应商,布展规模旗鼓相当。船厂展商多以样船参展,一般至少展出5至6条以上样船,阵容雄壮,有的厂家还安排了产品模特,其气势不亚于国内北京轿车会展,激情四射、气象万千。尽管日本经济低迷,消费不振,但此次东京船展的门票仍然很贵,展会的最后一天,依然人气旺盛,观众川流不息,由此足可反映历届东京船展的热烈气氛以及时尚的游艇文化已经浸润于普通民众的生活。这种时尚如同汽车文化一样,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改变了日本,也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当前许多有识之士提出的“海洋经济”与“海洋文明”的魅力所在。 强大的综合实力 在中国厂商参观的3个FRP船厂中,地处伊势的神宫船厂有近30年的历史,主要生产30尺至55尺豪华游艇,销往欧美地区;地处八代的天草船厂是日本最大的玻璃钢船厂之一,也有近30年的历史,主要生产满足本国市场的快艇与渔船,年产船艇超过2000艘;雅马哈熊本船外机工厂则是专门为生产玻璃钢船艇而设计的,是全球最大的FRP船厂,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为生产雅马哈2HI—55HP船外机。 参观中,让中国游艇商感慨最深的是日本船厂的竞争实力。一是船厂都具有高品质的作业环境,船厂厂区布局规范科学,洁白宽敞的厂房、四季常绿的草坪、整齐划一的器具工位、透明洁净的玻璃窗户、一尘不染的车间环境,高品质的环境与高品质的产品相互协调,将整体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二是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团队。日本的船厂员工多在本企业工作10多年以上,他们热爱企业、勤奋敬业、技艺精湛、懂得合作,他们的创新精神与追求细节,是日本船艇闻名于世的成功关键所在;三是日本船厂奉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竭力降低生产成本,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其高效率的生产能力让人折服。船厂的人员编制普通较少,少则20人,多的不超过200人,个个精悍。船厂大多实行“扁平式”的经营模式,管理机构十分简洁,决策程序敏捷高效。最大的天草船厂,共有员工154人,年产值已达1.6亿美元,人均产值达104万美元,生产效率非常惊人。 由日本蓬勃发展的船艇业可以看出,新型船艇已成为发达国家仅次于汽车的高级消费品,成为西方国家重要的、新型的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中国:政府、企业保守理念待革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船艇工业的落后现状需要正视,特别是国内FRP船厂的竞争力水平,让人深深忧虑。中国船艇企业在发展船艇产业方面,确实是任重道远。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中国的船艇制造业与日本相比,在宏观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及消费环境方面相差甚远。目前,船艇产业基本上没有引起决策层的关注,不被社会所接受。国家对船艇业基本上无支持、无引导、无规范,使一个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期处在游离状态。在消费环境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尽管已出现部分消费群体,但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以及消费政策的限制,导致游艇文化无法盛行。 此外,船艇产品的上游产业、配套体系在国内也十分落后,因“小而全,蛇吞象”的心理驱使,很少有厂家从事专业性很强、但市场巨大的配套件产品生产。在日本就不一样,配套产业十分完备,有效地提升了船艇的工艺水平,促进了船艇工业的蓬勃发展。 经营理念封闭保守 中国的船艇制造企业与日本船厂相比落差更大。首先是经营理念的落差。国内FRP船厂大都没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定位、使命、方针目标、企业文化不加关注,不少企业持有得过且过的投机心态、目光短浅的功利思想、各自为战的小农意识,不敢创新,长期闭门仿造。正是受这些陈旧落后的经营理念影响,国内船厂拼杀几十年,仍然走不出小打小闹的泥潭,而对进军国际市场,更是一筹莫展。由于落后理念的影响,在经营做法上,国内船厂大多是起点低、规模小、管理乱、质量劣、服务差,致使行业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在市场营销、内部管理、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对用户的服务保障方面,与国外船厂更是有天壤之别。 此外,我国船厂在员工素质方面也存在不足。新兴FRP船艇工业与传统的造船工业大相径庭。FRP船艇产品如同汽车产品,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技术条件很复杂的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到服务,产品周期特别长,它更像“艺术品”,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还富有观赏价值。要把它做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高素质的技术队伍。而国内FRP船厂的生产工人,大都缺乏船艇工艺所要求的综合索质,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奇缺,有的厂家把一些从未受过培训的民工也用来当技术工人,条件好的厂则是雇两个钢质船厂的工程师来管理。员工素质上的反差,无可避免导致了工艺上、质量上的反差。 有差距不是大问题,看不到差距,不敢面对差距才是问题。我国船艇业界人士表示,只要摆正思路,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船艇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中国船艇业的辉煌明天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