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消息(南方日报记者 刘冠南 通讯员 马远斌)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第四次全国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表示,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是中国司法的国际窗口,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司法保障。 我省有海岸线4176公里,通航河流998条,内河通航里程1.36万公里,海上测量区域近17万平方公里。依据我国海事法院专门管辖的规定,广州海事法院作为全国十家海事法院之一,对我省沿海海域、与海相通的内河水域、港口及其岸带以及南海部分海域的案件拥有管辖权。 刚刚过去的2014年,广州海事法院海商庭被评为“全国法院海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广东3位海事审判法官荣获“全国法院海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本期法官办案好故事,走近广州海事法院深圳法庭审判员李立菲,听她讲述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司法形象的海事审判故事。 万吨巨轮相撞 女法官镇住外籍船长 172厘米的身高、英姿飒爽的气度,初见李立菲,很容易被她的外貌吸引。与她攀谈则发现,李立菲的法律素养、审判理念和办案智慧更加使人佩服。 2004年从大连海事大学海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李立菲进入广州海事法院工作,在海事庭、深圳法庭先后担任书记员、法官助理、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并获得办案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4年8月,李立菲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海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 2014年12月21日,李立菲作为承办法官对一起罕见的两艘万吨巨轮海上相撞的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该案曾经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2012年2月22日16时44分,深圳外海,浓雾重重,一艘等待进港的中国籍万吨巨轮“珍河”号正在近海抛锚漂航,闪动着的故障灯不断提醒着来往船只。突然间,海面上急速驶来一艘更大吨位的马绍尔群岛籍巨轮“三井策略”号。由于“三井策略”号关闭了探测雷达,等到船员看到横亘眼前的巨轮“珍河”号时,立刻吓得惊叫起来。 双方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立刻采取紧急避让措施,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三井策略”航速太快,双方距离太近,“三井策略”号仅能避过对方的驾驶舱,但还是拦腰撞在了“珍河”号正中间。两艘船舶都是有七八层楼房高的万吨级集装箱轮,在巨大的撞击力下,“珍河”轮被推出2海里才停住。 所幸“珍河”轮没有沉没,未发生溢油污染和人员伤亡。但是此次事故给两船造成的损失总和超过一亿元。 事故发生短短几天后,原本在船舶修理厂整修的“三井策略”轮,突然要求离港。“三井策略”轮的船舶所有人在我国境内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船舶一旦离境,因碰撞产生的巨额债务将失去偿付保障。在临近下班时分才接到来自“珍河”轮所有人的扣船申请,承办法官李立菲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文书的制作和审批手续。李立菲连夜驱车赶往“三井策略”轮的锚地执行扣船任务。 到达锚地时,“三井策略”轮已办好所有出港手续,正在备锚,眼见离港遇阻,船员们对法院的扣船命令非常恼火,一度拒绝放落舷梯让法官登轮。一个小时后,李立菲和同事在海事、边防等各口岸单位的协助下才顺利登轮。 面对态度倨傲、声称看不懂中文的外籍船长,李立菲以流利的英语朗声宣读了扣船命令,并义正辞严地向其宣讲中国法律、通告违法后果,船长终于配合船只查封。随后,“三井策略”船东不得不提供了足额担保,从而使遭受上亿元损失的中方当事人权益以及投入巨额救助、护航、打捞和防污费用的我国政府部门的利益得到保障。 法官主动作为 屡助案件水落石出 这是一起较为罕见的两艘先进超大型集装箱班轮碰撞事故,责任如何厘定考验着李立菲及其同事的智慧。 “珍河”轮的船东要求对方赔偿8000多万,而“三井策略”一方毫不示弱,认为“珍河”轮违反国际惯例,在近港口处违规漂航,在两船碰撞中具有同等过错,反诉对方赔偿6000万的碰撞损失。 对此,李立菲没有轻易地否定“三井策略”一方的反诉主张。原来,此案中有一个需要厘清的关键问题:“珍河”轮的漂航是否有违规之处。外轮一方了解到“珍河”轮当时是在等待进港,而不是因故障“漂航”,但是外轮一方对此难以举证。 本着实事求是、主持公平正义的态度,李立菲没有简单地以“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驳回外轮方面的反诉请求,而是主动作为,向有关海事部门调取了两船相撞时的关键证据。 “深圳海事部门给予了法院很大支持,在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海事部门的事故调查报告是不提供给法院,更不提供给当事人的。”李立菲告诉记者,调查报告对查清案件事实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2014年12月21日,广州海事法院最终判决两船须按80%和20%的责任比例向对方赔偿合理损失。整个诉讼过程程序规范,判决结果有理有据,裁判文书具有国际水准,让人信服。 李立菲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法官坐堂判案是应该让双方自己举证,但如果当事人举证能力有限,且涉及的证据又对查清事实特别重要的话,法官应该主动作为,以实现公平正义。 对于这种主动作为的例子,在李立菲审理的案件中还有很多。 深圳某企业排污造成附近鲍鱼养殖场内的鲍鱼大量死亡,养殖户不懂法律,时隔4年后才提起诉讼,许多证据早已灭失。在开庭时,面对被告企业的律师,原告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鲍鱼死亡和企业排污之间有必然关系,只能干着急。庭审中,李立菲对双方的表现都看在眼里,她没有消极地等待原告举证,而是依法向被告企业指出,此类污染环境案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应当由企业举证自己排污达标。最后,这起环境污染案件以企业主动赔偿280余万予以调解结案,养殖户再三向法院表达感谢。 记者手记 刚柔并济的女法官: 工作生活中都 迸发着正能量 诗人说,“生活在别处”。初识李立菲法官,记者以为她的工作形象和生活形象是矛盾的。 一方面,她在生活中是两个年幼孩子的母亲,微信朋友圈里,属于靓丽“晒娃党”。另一面,工作中的她,裁判纠纷令国内外当事人全都信服,并且勇于拼搏、敢于承担危险任务,被同事们称之为“女汉子”。 虽然是女法官,但是她丝毫不觉得有何不能胜任的工作。她挺着大肚子去办案的样子,给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越了解李立菲,记者越发明白,她的工作和生活形象不但不矛盾,还很好地融合成了一体。 这源于她有着一种拼搏奉献精神,更源于她有一种热爱。她把对生活、对家庭的热爱,和她对法律、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正因如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审判工作中,她都给人以一种刚柔并济、奋发向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