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污事故频发 法律专家学者和实务界研讨相关法律问题 ---海上救助与油污损害赔偿研讨会热议海洋环境保护 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面积已累计达到5000多平方公里,重大海上溢油事故频发,谁来索赔?赔偿范围如何确定?传统的海上救助报酬体系以获救财产为中心,在现代社会对海上污染零容忍的21世纪价值体系中,如何从法律层面实现以环境救助的理念变革? 9月6日、7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海上救助与油污损害赔偿法律研讨会上,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强化海洋环境的保护是最热门的话题。来自中国海商法协会救助打捞法律专业委员会与海运法规专业委员会的会员代表以及中央机关、海运院校、航运企业、打捞救助单位、律师界、保险业、国际商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等100多人纷纷从立法、司法、救助技术等不同的角度,就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展开交流讨论。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海商法协会救助打捞法律专业委员会与海运法规专业委员会、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广州海事法院联合举办。会议围绕海上救助与油污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水上交通运输、石油勘探开发、海洋渔业等生产活动日益增多,突发事故引发的重大溢油风险不断加大。本次研讨会对船舶触碰中的油污损害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参与起草油污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法官对该司法解释进行了权威解读。同时,会议针对近年来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等重大油污事故频发,对由此造成的损害经赔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对该类事故引发的海洋生态索赔问题,有的代表结合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的天津“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索赔的著名案例,对海洋生态索赔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的代表对长期困扰海事界和法学界的船舶油污损害的确定问题,从赔偿项目、标准、防污措施引起的损害、财产损害、纯经济损失及环境损害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会议还对海上救助的前沿性问题以及救助和油污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打捞部门还介绍了如何在打捞中防油污的实际操作范例,从“neftegaz 67”轮打捞工程溢油污染威胁、防油污技术分析、实际作业及防油污效果等多方面介绍了打捞工程中防油污的具体操作。(广州海事法院宣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