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几十年默默无闻的陈扬星师傅一下子成了广州海事法院的新闻人物。他看到法院实行机构改革,要分流一批人的文件,第一个打报告要求提前退休。陈述的理由是:几十年我看到法院发展壮大,心里高兴,我的年龄偏大,提前退休让出位子,算是一个老职工为法院做的最后贡献,也是支持改革的一个行动吧。 朴实的话语很快在全院传开,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个老电工身上来。这才发现,闪光处不还真不少。陈师傅51岁,1983年法院尚在筹建阶段就进院,是法院现在为数不多的“元老级”人物。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法院各庭室接触少,全院认识他的人并不多。 陈师傅有一手过硬的技术。大到全院的电器管理,小到食堂电饭煲的维修都由他“包干”。他边学边干,到书店买资料自学,先后拿到了电工证,发电机证。他的技术直接为单位创造效益。去年法院食堂线路改装,开头计划要十多万元,陈师傅买材料自己动手,只花了几千元就搞定了。 有一个小事颇能反映陈师傅的敬业精神:几十年来他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看每天的天气预报。他笑着说这是他的"职业病"。遇到下大雨打雷天气,高压线路开关自动跳闸,要用手工及时打上去才能正常通电。广州三四月间下雨天气多,他经常晚上睡不着觉,深更半夜起来拨闸。说到院里一些厕所走廊的长明灯,他很激动。 “看到浪费我的心都会痛。我来到法院,法院就是我的家。看到白白浪费国家财产,心里就不舒服。”主人翁的心态溢于言表。 陈师傅在法院二十多年,工作兢兢业业,可是每逢评先他总是主动将名额让给别的同志。他对荣誉有一种独特的理解:电路系统出了事就是大事,作为一个电工,保证全院能正常工作是他的最重责任,也是最高的嘉奖。他很自豪,二十年来从没出过一次事故。这比什么奖都重要。就在退休报告批下来的那个周末,老陈放弃休息,专门来到法院变电房,对变压器进行了加油保养,把松动的高压电器螺丝拧紧。 谈到将来,陈师傅说,这么多年来,我也有些累了,先好好休息调整一下,然后再找事做。他满怀信心地说:"都说年龄大不好找事,那要看你有没有真本事。在岗位上当混混,下了岗当然没人要。认真敬业学到一技之长,就不怕没饭吃,我才不怕下岗呢。"陈师傅的这番话,确实值得所有在岗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