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事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03-02-08
浏览量 :1564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前言: 在近日召开的广东省法院第十四次工作会议上,广东省高院吕伯涛院长提出广东法院要在打造信息化强省方面走在前面。广州海事法院金正佳院长为落实这一新要求进行了部署。 人人是“终端” 事事进网络  人在网上管  案在网上办 广州海事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新年刚过, 广州海事法院电脑中心主任戴金才接到院长布置的新任务:将现有的审判流程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在推广使用的"中院版本"靠拢,使两个系统兼容。此举将使海事法院信息化建设又迈出一大步。 广州海事法院信息化建设起步早。1993年开始使用单机,之后建内部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去年一月与最高法院合办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站,四月建成法院审判流程管理系统,从而形成包括信息管理局域网络、远程电子签章系统、电子公告系统、法庭录音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涉外网站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七大部分组成的全院信息系统,成为全国海事法院中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单位,在广东省中级法院中也名列前茅。 新技术需要新的知识和技能。信息化建设促使全院干警掀起知识更新的热潮。前些年大家努力学打字,会打字会上网就算懂电脑了,可是现在仅仅懂这点知识胜任不了工作。院长金正佳提出:"我们是涉外法院,必须迎头追赶国际信息化新潮。不会使用本岗自动化软硬件的人,将被调到不需要电脑的岗位。"法院这样的岗位很少,这就意味着可能被淘汰下岗。竞争使大家更加发奋学习。业余时间钻电脑、读外语成为风气。电脑中心的技术人员成了最忙的老师,上班时间咨询的电话不断,下班后走在路上经常被人拉住请教。开始问的是使用操作上的基本常识,后来越问越深,有的还对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提出很内行的改进意见。法官的外语水平也不断提高。 信息化建设使该院工作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内部局域网和涉外网站两张"网"覆盖了法院的全部工作,院里所有案件的办理过程都离不开信息网络。全院干警人手一台奔3电脑,人人有两个岗位,一是现实中的工作岗位,二是网上的"终端"位置,是网上的一个"结"。每宗案件立案,排期、开庭、合议庭合议,宣判等各个环节都在审判流程管理系统的监控之下。接案后,立案庭将各类收案按法院信息系统的要求录入立案信息,及时对案件进行排期,案件的承办人按照操作要求,及时、准确地制作各类文书。结案后档案部门负责对案件信息进行归档,并在实际工作中对案件信息录入期刊并监督和验收。就连邮件收发、车辆流向、图书查阅等日常工作都通过局域网管理。电子公告系统及时公布开庭案件动态信息和全院重要通知。在局域网和电子公告屏上,全院各项工作进展情况一目了然。每个人随时掌握全院工作最新情况,同时将自己的情况反映到网上。 广州海事法院通过信息化建设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诉讼成本。去年出现了三千万元标的大案一天审结的情况,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事。通过审判流程管理系统,案件审理过程更直观,公开、透明,查找方便。新办案件及时得到归档,多年来积压档案也得到了清理。通过网站,该院将法律文书向全世界公开,实现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司法工作对外透明的承诺。干警通过因特网查阅资料,原来在图书馆也不一定找到的外国法律和有关文件很快找到。该院在深圳、湛江、汕头分别设了法庭,因远离院本部几百公里,而法院公章不能放到院外,多年来派出庭法官制作完裁判文书,要拿回院本部盖章。费时费事,非常不便。法官也增加了工作量。2002年七月该院安装远程电子签章系统,使千里外的法官与在广州院本部一样,可以当庭在裁判文书上加盖法院公章,原来存在的因距离远不能及时结案的问题迎刃而解。

广州海事法院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