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庭上,法官正襟危坐,满脸严肃地宣读案情。休庭时,原告被告却坐到一起,谈笑风生。再次开庭后,他们一起对法官说,请您给我们主持调解吧。 这是近日发生在广州海事法院审判大厅的一幕。 这起案件的案由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被告未履行合同协议,拖欠运输费用,原告多次讨还不到起诉到法院。法官经过调查取证,了解到原被告长期有业务往来,是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在庭前会议上,召集当事人对证据进行初步质证,归纳出无争议的事实,理出争议焦点,固定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一步判断出此案可能通过调解来结案。开庭后按照法定程序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启发双方当事人,既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从长计议,注重合作单位的友情。双方很受启发。全面衡量利害后,都流露出希望调解的意向。休庭时,因为债务纠葛久未平心静气交谈的熟人又拉起了家常,"能不能再宽限我一阵,等手头周转过来一定还你....." "好吧,到时可再不能不守信啊。"再次开庭,法官按照原告被告请求,给予了调解。当即制作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原告和被告握手言和。一起案件审结只用了两个小时。 据悉,上星期该院审过的一起案件案情和结果几乎与本案一样,以双方要求调解结案。负责两起官司的独任审判长熊绍辉告诉笔者,调解工作如此顺利,庭前会议制度的实行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落实《民事诉讼法》中的调解原则,过去该法院也重视调解工作,但是没有一套程序,影响了工作效率。前年初法院就调解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庭前会议制度,对调解工作的流程,操作方法进行了具体规定。6月份还进行了庭前会议的试点工作。这项制度于2000年10月实施,使调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庭审更流畅,调解成功率大幅上升,二次开庭情况显著减少,办案周期大为缩短。庭审效率提速,案件快审快结,执行情况良好。据了解,该院去年审结民事案件调解率从10%上升到36%。广州海事法院的庭前调解制度被法律专家称为一项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