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堪称中外法制建设史上一项创举的普法工程,在华夏大地上已实施17年。17年来,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知识得到普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得到及时宣传;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自觉性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逐步提高;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正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普法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正在日益显现,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渐绘就、生动展现。 普法,这一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华夏大地上破土动工已有17年了。一位长期从事普法工作的人士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举行的全国第一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司法部部长的邹瑜,痛心地谈到发生在1982年的一个真实案例:吉林医学院有位女大学生,因妹妹患精神病,经常给她添麻烦,就用绳子把妹妹勒死。案发后公安人员拘留她时,这位大学生说:“这是我的家务事,你们管不着。”邹瑜说,这是一起因不懂法而犯罪的典型案例。 当时,我国正处在十年动乱之后拨乱反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此时,立法步伐已经加快,一大批新制定的法律、法规需要及时向公民普及,而当时的社会治安形势又非常严峻。因此,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适时地展现于世。 时光荏苒。十多年后的1998年5月,湖南省浏阳市常丰村村委会状告市政府,起因是对市政府关于一片土地所有权确定的决定不服。浏阳市市长徐湘平亲自出庭。这位市长说:“我出庭应诉,一方面是接受群众对政府工作和决策的监督,一方面是接受人民法院行政审判的监督。不论本案当事双方谁胜诉,都是法律的胜利,都将进一步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 “法”雨润物细无声。徐市长这番掷地有声的话,分明让我们感到,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正植入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心田。 回溯十几年的普法历程,从“一五”普法侧重“十法一条例”的法律常识的普及,“二五”普法的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为重点,到“三五”普法重点宣传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再到“四五”普法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堪称中外法制建设史上一项创举的普法工程,向世人展示了一片广阔的前景。 司法部部长张福森曾这样概括普法依法治理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知识得到普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得到及时宣传。仅“三五”普法期间,就有八亿多普法对象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法制宣传教育。 ———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自觉性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逐步提高。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共中央连续举办法制讲座,江泽民总书记每次都亲自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领导同志的率先垂范,使各级领导干部学法蔚然成风。“三五”普法期间,有1.2万人次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和18.4万人次的地厅局级领导干部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法律培训。 ———坚持“普治并举”,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等各层次的依法治理活动在全国各地“全面开花”。目前,一个以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的依法治理网络已初步形成,三者相互关联,相互衔接,成为构筑共和国依法治国大厦的重要基础工程。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应决议,中宣部、司法部与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等有关规范指导性意见相继出台。目前全国已有9个省(自治区)制定了法制宣传教育条例。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重要基础性工作的普法,提高了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增强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并反作用于经济和改革的发展,推动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最重要的选择之一。1996年2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法制讲座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当时即有外电评论,这是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的公开宣示。随后,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宪法。 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四五”普法工作,从一开始就站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起点上,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背景下展开。全国普法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法律属于上层建设,代表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普法这一旨在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的伟大工程,就是要通过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提高各地、各行业的依法治理水平,保障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繁荣,最终实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目的。 前三个五年普法初步实现了从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向提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全民法律意识的转变,从单一普法向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实践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四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提出了“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要求:努力实现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依靠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一年多来,“四五”普法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继去年成功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后,今年的法制宣传日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各领域的法制教育新举频频;城市社区法制教育又有新突破;依法治理继续向前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内容又有新拓展,手段、方法又有创新。 17载普降“法”雨,洗礼了一代中国人。但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树木成林当需不懈努力。在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要想把现代法律的种子真正植入亿万人的心田,并使之得到良好的运用,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从17年普法成功实践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普法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正在日益显现,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渐绘就,并终将变为伟大现实。 本文摘自9月有6日《法制日报》